挽刘道一

近现代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译文及注释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东南地以楚的形势最为雄险,而刘道一的牺牲,致使原来宏伟的图谋落空了。
刘道一:原籍湖南衡山,迁居湘潭。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同盟会。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后,在长沙被捕牺牲。半壁东南:谓东南地区占全国领土之半。半壁,半边。三楚: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包括今苏北、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地区。刘郎:即刘道一。霸图:这里指推翻清王朝、恢复中华的宏伟计划。

尚余遗孽(niè)艰难甚,谁与斯人慷(kāng)(kǎi)同。
义军残部尚存,革命事业还非常艰巨,如今有谁能像他那样奋发激昂呢。
斯人:这人。指刘道一。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边塞上秋风萧瑟,战马悲嘶;神州大地,在暗淡的落日余晖之中,传来鸿雁的哀鸣。
落日: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哀鸿:哀鸣的鸿雁,喻流离失所。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lǎn)江流一奠(diàn)公。
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北京,痛饮庆功祝捷之酒?到时定酹酒在江流之中,祭奠您的英魂。
痛饮黄龙洒: 语本《宋史·岳飞传》,岳飞率军北伐抗金,取得多次胜利,他曾满怀胜利信心跟部下将领相约:“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金初的都城,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黄龙酒,喻取得最后胜利时的庆功酒。公:对刘道一的尊称。

参考资料:

1、陈默著.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274.

2、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岭南历代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55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南地以楚的形势最为雄险,而刘道一的牺牲,致使原来宏伟的图谋落空了。
义军残部尚存,革命事业还非常艰巨,如今有谁能像他那样奋发激昂呢。
边塞上秋风萧瑟,战马悲嘶;神州大地,在暗淡的落日余晖之中,传来鸿雁的哀鸣。
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北京,痛饮庆功祝捷之酒?到时定酹酒在江流之中,祭奠您的英魂。

注释
刘道一:原籍湖南衡山,迁居湘潭。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同盟会。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后,在长沙被捕牺牲。
半壁东南:谓东南地区占全国领土之半。半壁,半边。
三楚: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包括今苏北、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刘郎:即刘道一。霸图:这里指推翻清王朝、恢复中华的宏伟计划。
斯人:这人。指刘道一,
落日: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哀鸿:哀鸣的鸿雁,喻流离失所。
痛饮黄龙洒: 语本《宋史·岳飞传》,岳飞率军北伐抗金,取得多次胜利,他曾满怀胜利信心跟部下将领相约:“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金初的都城,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黄龙酒,喻取得最后胜利时的庆功酒。
公:对刘道一的尊称。

参考资料:

1、陈默著.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274.

2、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岭南历代诗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553.

创作背景

  刘道一是留学日本的湖南籍学生,同盟会会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他被派回湖南秘密联络会党发动革命。此年12月4日,萍乡、浏阳、醴陵三地武装起义爆发,声势浩大。清政府十分惊惶,调集湘、鄂、赣、苏几省军队前往镇压,起义军苦战一个多月,终以力量悬殊失败,刘道一被捕牺牲。他是第一个为革命献身的留学青年,革命党人无不悲痛,纷纷写了悼念诗文,这首诗是孙中山为沉痛哀悼死难烈士写的一首诗。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正气诗歌100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392-394.

赏析

  前两联写烈土的品德和才干,正因为烈士的德才兼备,他的逝去也就更使人感到痛惜;后两联写出刘道一烈士牺牲后的斗争形势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全诗哀挽死者,激励生者,慷慨悲歌,沉雄豪壮。

  首联“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孙中山首先想到的是刘道一生前发动武装起义的三楚地区。孙中山说,湖南湖北一带地区,在中国东南半壁江山占很重要的地位。它地形险要,开展革命活动极有战略意义。但由于刘郎一死,使宏伟的革命计划落空了。开头两句诗既见一位革命家对革命事业高瞻远瞩的襟怀,又充满着对死难者无限惋惜、哀悼之情。一个“雄”字,一个“空”字,一开一阖,一扬一抑,含蕴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字字句句铿然作金石声。

  颔联紧承首二句,伸足自己的深悲剧痛:“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刘道一遗留下来的革命重担是十分艰巨的,有哪一个能像他一样慷慨激昂地抛头颅、洒热血呢!孙中山先生极口称赞刘道一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叹这种热血男儿的难得,同时也就倾泻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颈联“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诗人描绘了一幅外患内忧交相煎迫的景象:边地战马在秋风中嘶鸣,塞上烽火熊熊燃烧,外国帝国主义正虎视眈眈,,伺机入侵;而国内满清政权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政治腐败不堪,人民流离,哀鸿遍野。此时此际多么需要革命志土奋起救亡图存,而恰在此时,刘道一同志与他的同志永别了,令人怆然涕下。笔墨酣畅饱满,情思悠悠不尽。

  尾联从眼前的沉痛一笔宕开,描绘一幅革命胜利的前景:“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莫公。”刘道一同志,安息吧!有朝一日,同志们将推翻满清,直捣黄龙,把酒洒在大江之上祭奠你的英灵!

  该诗多处用典取事,但都自具特色而耐人品味,令人激赏。孙中山就于诗中妙手巧借典籍史事化为己用,遂能以少许语言表达深广意蕴。其用典取事有三大优点:一是熨贴精当,饶有情韵。如“三楚”“哀鸿”等,字里行间蕴藉着丰富的潜台词,体现了“篇中有余味”“句中有余意”和“神余言外”的高超要求,却都恰切、新鲜,于全诗的整体意境中显得圆润而条贯。二是避直就曲,富于造型。如“神州落日”“痛饮黄龙酒”等,都是意象生动、形态鲜明的用典佳例。以“黄龙”一典而言,由于岳飞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此典一用,立即在人们面前再现出一队队威武雄壮、纪律严明、所向披靡、百姓拥戴的将士形象,令人眼明心亮,豪气顿生。三是大胆反泼,妙化新意。古人诗词中“临江酾酒”本是常事,但那只是一般地浇酒祭江,藉以倾发其抑郁情怀,往往带有消沉的色彩。而孙中山却以“横揽江流”这矫健豪雄的气概英姿,一反“临江酾酒”旧典的迟暮之气,并进而一扫古往众多吊亡诗词哀悯凄戚的感伤色彩,做到了在借典用事上能“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总之,此诗于沉雄,悲壮中焕发出激越、磅礴、浩瀚、高兀的阳刚美。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正气诗歌100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392-394.

2、贺新辉主编.中华诗词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48.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半壁东南三楚刘郎霸图
遗孽艰难斯人慷慨
塞上秋风战马神州落日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江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纪事

清代毕著

吾父矢报国,战死于蓟丘。
父马为贼乘,父尸为贼收。
父仇不能报,有愧秦女休。
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杀贼血漉漉,手握仇人头。
贼众自相杀,尸横满坑沟。
父体舆梓归,薄葬荒山陬。
相期智勇士,概焉赋同仇。
蛾贼一扫清,国家固金瓯。

三十字母

清代钱长泽

布局先存根地,可关可拆最利,六三胜是九三投,铁网七三非计。

行子要得实地,垂莲大角用意,神头倚盖扭双飞,尖轧飞关审细。

探子观其动静,正应留作伏兵,敌棋应错大侵分,亦有全军覆尽。

侵分须观外势,搜根实己完全,敌棋正应莫投完,留作伏兵休恋。

点方破眼要着,其余留作伏兵,稍能借此可攻侵,点实却无空隙。

罩法墙高可用,尖出应以斜飞,让他一子不为奇,虽活得其外势。

孤棋先轧眼位,被围细算出头,他孤吾走暗侵搜,攻逼无根轧瘦。

断头原分长短,应断不可迟疑,相思明暗看清些,轧法连环要细。

攻逼先带含补,也须照应邻棋,攻伊必应莫迟疑,最忌杀机存意。

补病必须补净,内外照应无虞,虚中实不补,要补实中虚。

立子两边有应,实己兼逼他棋,倘然呆立却非宜,病处何曾回避。

硬字独言应子,以退为进称良,硬中带软甚庸常,应硬亦当细想。

弃子无论大小,细看应与不应,脱先转换势能成,因此反能取胜。

脱先先作本处,可丢便去脱先,弃小就大莫迟延,可脱不宜贪恋。

搜法寻求空隙,先得实地为君,去其眼位使无根,总走便宜失尽。

半局须看空隙,吊轧转换腾挪,借意得实为主,大小看明攻补。

夹乃乘虚而用,借他先手最宜,断头长短莫狐疑,有夹须当看细。

杀要夺路破眼,细观宽紧出头,钓竿独立顶头收,残局莫教遗漏。

做宽成眼对半,不能护断为先,做紧断扑顶头连,下子先存成算。

劫棋通盘不打,长生彼此难收,便宜他处暂时丢,大小宽三莫就。

活法不宜执一,细观过渡兼攻,外投内活更玲珑,一劫做成妙用。

奇乃兵家变法,手谈何异行兵,他奇吾正变难生,受困必须奇应。

渡过两边连络,立拖虚实不离,盘头顶轧最便宜,通局还当审细。

征棋共有四名,盘征反正回纹,临征仔细看分明,独有盘征尤甚。

门棋原非一种,盘门软硬大门,敌棋另有一无根,放走两边受困。

盘头最为得势,先手活渡勿迟,收法他呆我实,留心笼逼他棋。

封头乘其未活,三面有应必封,断头先与顶头封,收得中腹受用。

成势或成大块,勿贪些小便宜,使他走破最难医,折本何堪加利。

顶子阻连破腹,又能避轧避分,细看呆子最多情,要处用之妙甚。

官子要得实地,一路二路转头,破空收空细搜求,彼此相持勿走。

岳王墓

明代蔡汝南

谁将三字狱,堕此一长城。
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
国随身共尽,君恃相为生。
落日松风起,犹闻剑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