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十八

魏晋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译文及注释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时赖好(hào)事人,载醪(láo)祛所惑。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shāng)来为之尽,是谘(zī)无不塞。
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觞:饮酒。是谘: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畴昔:往昔,过去。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注释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畴昔:往昔,过去。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嗜酒无由
时赖好事载醪
无不
有时不肯岂不伐国
仁者何尝显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词>>
猜您喜欢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

明代倪元璐

情绪如春草,茸茸不可删。虫攻心是恙,刀折首无镮。

游士倨黄鹄,豪人闷白鹇。微臣非此意,亦不动天颜。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

明代倪元璐

共晓承明贵,汉臣殊异同。汲生求入幕,严子乞开笼。

谒者竟淮海,会稽俄侍中。由来英主意,不肯示通融。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

明代倪元璐

三载千明发,岂不怀宛鸠。既惭蚨子母,亦妒雁春秋。

心畏病因病,人言愁始愁。难将五十席,换取一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