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金字经:曲牌名。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山人:隐居山中的人。晓霜:白头发。
参考资料:
1、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71页
2、焦文彬注译.元曲三百首注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第30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今我又一次来到梦中享尽繁华富贵的邯郸道上,这绝不是因为山中人要价太高才能实现自己归隐的愿望,而是自己多年来无法逃脱功名这个虚名罢了。我也经常自己嘲讽自己。在“功名”这个问题上,又有谁能一下子惊悟觉醒,即就是到了两鬓斑白的老年,还是这样。
注释
金字经:曲牌名。
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驿:驿站。元代京官外调,往往在这里暂住,换车马。
梦中邯郸道:即“黄粱美梦”,喻指人世间的富贵终是如梦一场。
山人:隐居山中的人。
晓霜:白头发。
参考资料:
1、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71页
2、焦文彬注译.元曲三百首注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第30页
创作背景
这首“金字经”是写他夜宿邯郸驿舍的感触。邯郸在今河北省南部。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人们可以推定这是他第二次就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时的作品,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参考资料:
1、蒋星昱主编;齐森华,叶长海副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0:第37页
赏析
“梦中邯郸道,又来走这遭”,一个“又”字点出卢挚故地重游,再次走上邯郸官道的事实。此处引用唐代传奇沈既济《枕中记》中的典故,卢生在邯郸道遇吕翁,枕着吕翁赠送的磁枕人梦,在梦中历经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却发现主人灶上的黄粱尚未蒸熟,由此领悟得失富贵不过是一场梦的道理。
对这一典故的引用,同作者自身经历密不可分。卢挚在燕南任官之前,他曾任皇帝的侍从之臣、按察使、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要职,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此次赴任恰好经由“黄粱一梦”故事的地点,故事主人公的姓氏又与他相同,这些巧合促使他产生了过尽铅华、豁然梦醒的感觉。
接下来“须不是”三句,承接上文,表达自己并非无归隐之心,而是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其中“山人索价高”意为,山中人索要高价才允许作者入山归隐,联系前面“须不是”三个字来看,直白地道出他的自嘲之意:他深知并不是归隐的代价太高,而是因为“虚名无处逃”,这五个字用风趣的笔法交代了他无法归隐的原因,即功名的引诱让人无处可逃。
“谁惊觉,晓霜侵鬓毛”两句作为结尾,将卢挚已经这把年纪还不能看开名利的自我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谁惊觉”三个字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也写出了他蓦然回首有所感悟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
全曲有很明确的主题性,语句上下承接,脉络清晰,但所表达的情绪却是矛盾的。卢挚用自我嘲讽的笔法写出他在归隐和继续为官两种选择之间摇摆的心情,这在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6页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履素频居顺,登良遂陟明。直方堪地负,廉约即天成。
气老元操简,怀虚更敛英。魏公真相器,君实足时名。
京邑因河润,春皋谢木荣。人间冬日色,蛮裔古风声。
乡井连吴会,山川控邓城。化行时伪戢,吏散道心清。
白板馀生聚,红箱减算征。崇阶将义报,殊礼以贤旌。
信节年于迈,勤功夜自程。国香迷畹亩,阳鸟渡湘衡。
璧彩归仍丽,金声扣始铮。寓言齐物理,降色察民情。
剖剧并刀发,摅贞汉水倾。总无私可恤,岂有宠能惊。
鉴彻天潢派,词森武库兵。栖迟彭泽令,经济洛阳生。
菱角新池实,莼丝晚社羹。四时如有序,桂棹五湖轻。
横披五尺素,中有万叠山。山卜千丈溪,恍疑泻潺潺。
西风偃古木,惨淡秋色顽。蓼红菱荇碧,缺岸如破环。
小舟半阁沙,茅屋深无关。三牛行啮草,一犊随母还。
牧儿掣牛鼻,望家喜生颜。欲知田家乐,此趣何由攀。
而况画手妙,意思能馀闲。远出物象外,不在粉墨间。
临之发孤兴,飘忽辞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