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示友十首

宋代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
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赏析

  《书怀示友十首》是北宋诗人陈与义在政和七年(1117年)秋,寓居东京(即开封)时所作。示友,谓陈国佐,张元方兄弟。从这一首中的“城东陈孟公”“不难十里勤”,以及其二中的“张子霜后应”(张子即张元方)“相逢车马边”,可以看出,当时二友与之相距不远,也是寓居于此。

  一二联直抒胸臆,用“病”“纷纷”写不堪“俗子”纷扰的苦恼;用“费”“不受”表达求贤的不易,以及对“贤士”的渴求。“病”这里是苦恼烦恼之意,“费”即耗费之意,“贤士””当指“知友”。开篇诗人通过对比把自己渴求知己,渴求了解的心思表达出来了,为下面写友铺垫。第三联说,与国佐久别,不知其何,甚是挂怀。下联的今夕共明月,即是此意。第三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第四联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意。此四联,从俗人纷扰令我病,到知友不见却知心,可以看出诗人对俗人之厌,知友之渴。

  “不难十里勤”是说,同居一地,相距不远,勤来勤往,应是不难。这当是要给友解释未能聚合的缘由。以下几句即是释由。“畏借东家驴”,借用杜甫的“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肯骑朝天”,暗示世风晦浊,自己才疏,不敢借友用世。“似闻有老眼,能做荐鹗书”,称陈国佐有一双识人辨事的“老眼”,虽能做““荐鹗书”,自己却“功名”心已除。“老眼”即识人辨事之眼。自此,疏于聚合之由便明了了。其实,对于初入仕途的诗人,淡忘功名,原非本意,实则无奈。对知友的渴求(渴求理解),对世风政治的隐忧(畏怕仕途),才是由,这也说明了诗人虽身处喧嚣(首联的俗子纷然)却依旧孤独的情怀。

  陈与义十七入太学,二十四岁及第,授文林郎,随后一批追随者纷至沓来(纷然来座隅),令他烦恼。当时的政治舞台党争权夺,许多士人包括他的好友葛胜仲等,为功名利禄,纷纷寻找依靠,投奔权贵。被时人骂为“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权臣,更是争权夺人。徐处仁这样描述当时的状况“绅士大夫除托附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及诸近习、道士之外,未有不经此三人除用者。既各有所因以进其身,则凡议论之间,各党其所厚善,而以重寡为胜负。故其一罢,士大夫连坐而去者数十百人。及其复用,则又源源而来。”

  初入仕途的陈与义官小位卑。尽管此时的他远离党争中心,但官场的黑暗、党派的倾轧,还是让他感到了厌恶和恐惧,因而常有退世避祸之心。在《书怀示友十首》中他说:“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其一),“人间安可比,梦中无悔尤”(其四),“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其五)。后来宰相王黼强拉陈与义入群,把陈与义的诗《墨梅》献与徽宗,徽宗大赏,陈与义也因此得以提携。却又因王黼的倒台而受牵连,被贬。最终他还是落入了这场政治争斗的漩涡中。

  该诗语意浅近,直诉其怀,是一首与友的情切之诗。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俗子座隅
贤士怀思折简
城东久阔何如
明月照天
十里东家
老眼能作荐鹗
功名扫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陈与义的诗词>>
猜您喜欢

宋代陈与义

忽忽忘年老,悠悠负日长。
小诗妨学道,微雨好烧香。
檐鹊移时立,庭梧满意凉。
此身南复北,仿佛是它乡。

早行

宋代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书怀示友十首

宋代陈与义

萧萧十月菊,耿耿照白草。
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风霜要饱更,独立晚更好。
韩公真躁人,顾用扰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