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

先秦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及注释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yún)。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而食(sì)之。见其二子焉。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蓧:除草用的农具。黍:黏小米。食:拿东西给人吃。见:使……拜见。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出门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必要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至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我早就知道了。”
  大伦:指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必要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至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我早就知道了。”

注释
蓧(diao四声):除草用的农具。
黍(shǔ):黏小米。
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见:使……拜见。
大伦:指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言知识

通假字
①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②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

古今异义
遇丈人。丈人:老人。

词类活用
①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使……见。
②欲洁其身。洁:使动用法,使……清白。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子路从而丈人荷蓧
子路夫子
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夫子
子路而立
路宿杀鸡为黍
明日子路
使子路
子路无义
长幼不可
君臣如之何
大伦
君子
不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

晏子对齐侯问

先秦左丘明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季孙之母死

先秦礼记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美哉!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察传

先秦佚名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