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悦二首·其二

清代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译文及注释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
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注释
禅关:禅门,指修禅学道的处所。
在家:佛教专有名词,与“出家”相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本首是其第二首。作者曾任吏部郎中,有“兼济天下”之志,但是朝廷闭关自守。作者本想指陈时弊,但好友洪亮吉的悲惨遭遇让他望而却步,故渐渐失意,遂问津佛学,退隐山谷,于禅机理趣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参考资料:

1、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

赏析

  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如是,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只要心地充满慈悲,照彻光明,那么,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出家”。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明心见性”,贵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与上一首中的“八万四千门路别,谁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在、快乐、智慧的大门,心圆满清净了,则事事自然游刃而解,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好坏对错完全由我们内心来决定。

参考资料:

1、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75-76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门庭清妙禅关枉费黄金买山
只要心光满月在家出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问陶简介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张问陶的诗词>>
猜您喜欢

寓言三首·其三

唐代李白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例。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沉醉东风·闲情

明代陈铎

铺水面辉辉晚霞,点船头细细芦花,缸中酒似渑,天外山如画,占秋江一片鸥沙。若问谁家是俺家,红树里柴门那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