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厌:厌倦。痴: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niān)来细与话相思。
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拈:用指尖夹取。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2、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6-347.
3、金钊等选注.历朝感时抒怀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28.
4、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6-2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注释
厌:厌倦。
痴:痴情。
拈:用指尖夹取。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2、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6-347.
3、金钊等选注.历朝感时抒怀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28.
4、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6-28.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此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该组诗亦以红豆喻情思,显系作者出行在外时,抚摸手中的红豆,忆念赠其相思豆的闺中人而作。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题解云:“此诗为作者早期作品,非有意仿效前人为之。观其一往情深,殆诗人忆内之作欤?”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2、赵丽云主编.青少年古诗助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6-347.
赏析
这首诗是对红豆表相思的叹赏。
上首诗已表明,即使红豆本无知觉,但它既然被当作相思的象征,有意抛却已不可能。于是本首自然过渡到对手头红豆的把玩赞赏上来。“争相似”,怎么那样相似,表难以分辨。“不厌痴”,不怕他人笑自己心痴。诗人亦知红豆本无所谓思与不思,但自已数起恋人相赠的红豆来,竟那样认真,那样痴迷,早已把其他事物置于脑后,真把它看成了相思泪水的结晶。诗人对相思的一往情深,对红豆意象的缠绵思绪,正是“赤子之心”的生动体现。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81-284.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