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郭应祥〔宋代〕《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立春 lì chūn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二月三、四或五日。《逸周书·时训》:“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史记·天官书》:“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司马贞 索隐:“谓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翦綵为鷰戴之,帖‘宜春’二字。” ——《漢語大詞典》
除夕 chú xī
(1).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朋友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3).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这除夕的年夜里,她就约了几个同乡、同学和朋友到她的公寓来过年。”如:除夕之夜。
(3).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漢語大詞典》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动-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名- 参见「并州 」条。
-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真德秀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创见(創見)chuàng jiàn
亦作“剏见”。亦作“剙见”。 第一次出现。《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休烈浹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 李善 注引 文颖 曰:“不独一物造见也。”
亦作“剏见”。亦作“剙见”。 1.少见;初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一日,父子东归,初无奇节,初非甚高难行之事,送者车数百两,至泣下咨嗟。至写为图画以传,岂出其剏见故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正统戊辰庶常》:“而用户部左侍郎 奈亨 ,係吏员,太常少卿 程南云 ,係习字人,俱为创见。”《品花宝鉴》第五回:“ 子云 、 次贤 领着他到园内逛了一逛,这些房屋与那舖设古玩等物,都是平生创见,倒细细的游玩了一会。” 鲁迅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评语》:“凡 欧美 四十七家著作,国别计十有四,其中 意 、 西 、 瑞典 、 荷兰 、 塞尔维亚 ,在 中国 皆属创见,所选亦多佳作。”
(2).独到的见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著述·季汉书》:“可见前人识见,高出后学,遇事便出手做成。盖不特 谢生 之书,非出剏见,即 吴 之旧本,亦徒自苦耳。” 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一个文艺工作者,最怕没创见。” ——《漢語大詞典》
亦作“剏见”。亦作“剙见”。 1.少见;初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一日,父子东归,初无奇节,初非甚高难行之事,送者车数百两,至泣下咨嗟。至写为图画以传,岂出其剏见故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正统戊辰庶常》:“而用户部左侍郎 奈亨 ,係吏员,太常少卿 程南云 ,係习字人,俱为创见。”《品花宝鉴》第五回:“ 子云 、 次贤 领着他到园内逛了一逛,这些房屋与那舖设古玩等物,都是平生创见,倒细细的游玩了一会。” 鲁迅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评语》:“凡 欧美 四十七家著作,国别计十有四,其中 意 、 西 、 瑞典 、 荷兰 、 塞尔维亚 ,在 中国 皆属创见,所选亦多佳作。”
(2).独到的见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著述·季汉书》:“可见前人识见,高出后学,遇事便出手做成。盖不特 谢生 之书,非出剏见,即 吴 之旧本,亦徒自苦耳。” 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一个文艺工作者,最怕没创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