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陈陶唐代〕《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精串,影送莲花轴。江鹜日相寻,野鹗时寄宿。
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肯羡垣上蒿,自多篱下菊。
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栖托讵星回,檀栾已云矗。
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久绝钓竿歌,聊裁竹枝曲。
愧生黄金地,千秋为师绿。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名高给孤独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曼 màn《國語辭典》

曼 [ màn ]

  1. 延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德施大,世曼寿。」
  2. 张、展。《楚辞·屈原·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1. 长。《淮南子·泛论》:「侯同曼声之歌,愤于志,积于内,盈而发音。」《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
  2. 美、柔美。如:「妙歌曼舞」。《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
  1. 姓。如汉代有曼满。

曼 [ ​wàn ]

  1. (一)​之又音。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1.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2.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1.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2.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3.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1.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名高 míng gāo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漢語大詞典》
给孤独(給孤獨)gěi gū dú
古 中印度 憍萨罗国 舍卫城 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独,故得此名。也称 给孤独长者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善施长者 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 给孤独 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