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继 ( 繼 ) jì
继 [ jì ]
- 连续,接着:~续。~任。~承。~武(足迹前后相接,喻后人接续前人的事业)。~往开来。前仆后~。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名-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動-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遵 zūn《國語辭典》
遵 [ zūn ]
动- 顺著、循著。《楚辞·屈原·九歌·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文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 依照。如:「遵命」。《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后轨(後軌)hòu guǐ
后世轨范。 唐太宗 《元日》诗:“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漢語大詞典》
循古 xún gǔ
遵循古制。《庄子·徐无鬼》:“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汤 武 不循古而王, 夏 殷 不易礼而亡。”《淮南子·氾论训》:“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 ——《漢語大詞典》
鉴 ( 鑒 ) jiàn
鉴 [ jiàn ]
- 镜子。
- 照:光可~人。
-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前王 qián wáng
(1).已故帝王;先王。《诗·周颂·烈文》:“於乎前王不忘。” 毛 传:“前王, 武王 也。”《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朱熹 集注:“欲其有以躡先王之遗跡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褒崇庸德,前王之令典。” 唐玄宗 《平胡》诗:“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2).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周礼·秋官·大司寇》:“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 贾公彦 疏:“前王谓步行在王前,为道引也。”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周礼·秋官·大司寇》:“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 贾公彦 疏:“前王谓步行在王前,为道引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