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

顾太清清代〕《满庭芳 雨中过含芳园,谒筠邻主人

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一湖春水,烟树渺芳津。

恰值丝丝疏雨,板桥外、山势嶙峋。通幽径,回廊曲折,环带草如茵。

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更多少琴书,绕座相亲。

咳唾成珠成玉,为善乐、恬淡精神。汪洋论,顺时知命,德也本乎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步入豁然开眼茂林修竹

步入 bù rù
步步进入,进入。例如:步入会场。  ——《漢語大詞典》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圃 pǔ《國語辭典》

圃 [ pǔ ]

  1. 种植蔬菜、花卉或瓜果的园地。如:「菜圃」、「花圃」、「园圃」。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以种植蔬菜、花卉、瓜果为业的人。《论语·子路》:「吾不如老圃。」
  3. 泛指一般供学习的场所。如:「学圃」、「书圃」、「艺圃」。
豁然 huò rán
(1).开悟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2).开阔貌;开朗貌。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诗:“絶顶访老僧,豁然登上方。”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倏见青云霽日,豁然中开。”
(3).目开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目豁然即开,於此遂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铩国》:“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芻,瞑目而坐……乃击犍椎。其声纔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西湖二集·宋高宗偏安耽逸豫》:“ 韦后 心中不乐,遂两目俱盲。有一道士应募入疗,金针一拨,左目豁然。”
(4).坦荡。《陈书·谢哲传》:“ 哲 美风仪,举止醖藉,而襟情豁然。”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好贤重士,待人豁然,无疑忌心。”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公和易诚篤,表里如一,豁然无隐。”
(5).无所拘束貌。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诗:“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宋 司马光 《题太原通判杨郎中新买水北园》诗:“曾陪尊兄此高会,豁然如出樊笼外。”
(6).倏忽,顿然。《周书·晋荡公护传》:“积稔长悲,豁然获展。”《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志怪》:“以诸药内鳖口中,终不死……乃试取马溺灌之,豁然消成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快刀》:“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
(7).象声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听得楼窗豁然大开,高处有人叫一声:‘ 龙香 ,怎么去了不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豁然有声,后壁半圮。”一本作“ 剨然 ”。  ——《漢語大詞典》
开眼(開眼)kāi yǎn
(1).睁眼。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因为醉歌》:“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 城东一开眼,驻马偶识 云卿 面。”《水浒传》第六二回:“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 茅盾 《创造》一:“ 君实 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
(2).指醒着,未入睡。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宁安不视秀僧书》:“此真开眼尿牀也。”
(3).开廓眼界,增长见识。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公之所不容己者博,而惟在於痛痒之末;我之所不容己者专,而惟直收吾开眼之功。”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不也有点首饰么?你拿出来给你妈开开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
(4).即开光。《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復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李鉴堂 《俗语考原》:“释氏於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参见“ 开光 ”。  ——《漢語大詞典》
茂林
梁元帝纂要夏木曰茂林杜甫 热诗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分类字锦》
修竹(脩竹)xiū zhú
长长的竹子。《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
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怡 yí《國語辭典》

怡 [ yí ]

  1. 和悦的。如:「心旷神怡」。《玉篇·心部》:「怡,悦也,乐也。」《国语·晋语九》:「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2. 快乐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1. 姓。如北周有怡峰。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