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玄 xuán《國語辭典》
玄 [ xuán ]
形- 黑色的。如:「玄狐」。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宋·蘇軾〈後赤壁賦〉:「玄裳縞衣,戛然長鳴。」
- 深遠奧妙的。如:「玄妙」、「玄理」、「玄機」。《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虛偽、不可靠的。如:「玄虛」、「這話太玄了,不要相信。」
- 天。《文選·張衡·東京賦》:「祈福乎上玄,思所以為虔。」
- 指魏晉玄學。參見「玄學 」條。
- 姓。如漢代有玄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节日(節日)jié rì
(1).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北史·夏侯道迁传》:“三月上巳,诸人相率至 夬 ( 夏侯夬 )灵前,仍共酌饮…… 夬 从兄 欣宗 云:‘今是节日,诸人忆弟畴昔之言,故来共饮。’”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答贺新正圣节日,愿我皇又添一岁。” 闻一多 《人民诗人--屈原》:“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
(2).纪念日。 艾青 《光的赞歌》诗:“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你们也将同样地在那些庄严的节日,想起 天安门 ,想起 毛主席 ,庄严地庆祝党的生日--‘七·一’。” 容臞 《妈妈在你身旁》:“今天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孩子的节日!” ——《漢語大詞典》
(2).纪念日。 艾青 《光的赞歌》诗:“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你们也将同样地在那些庄严的节日,想起 天安门 ,想起 毛主席 ,庄严地庆祝党的生日--‘七·一’。” 容臞 《妈妈在你身旁》:“今天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孩子的节日!” ——《漢語大詞典》
厉 ( 厲 ) lì
厉 [ lì ]
- 严格:~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行(xíng )节约。
- 严肃:严~。声色俱~。
- 凶猛:~害。雷~风行。色~内荏。
- 磨,使锋利:~兵秣马。再接再~。
- 古同“疠”、“癞”,恶疮。
- 姓。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动-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惨栗(慘慄)cǎn lì
(1).悲痛之极。 汉 王褒 《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愴愴兮自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慄。”
(2).寒极貌。《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 王冰 注:“惨慄,寒甚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明 归有光 《畏垒亭记》:“寒风惨慄,木叶黄落。” 清 方文 《九日铜陵阻雨》诗:“前去 吴江 天惨慄,昨归 京口 路凄凉。” ——《漢語大詞典》
(2).寒极貌。《素问·至真要大论》:“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慄。” 王冰 注:“惨慄,寒甚也。”《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欵冬之华。” 明 归有光 《畏垒亭记》:“寒风惨慄,木叶黄落。” 清 方文 《九日铜陵阻雨》诗:“前去 吴江 天惨慄,昨归 京口 路凄凉。”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冰霜 bīng shuāng
(1).冰与霜。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百卉具零。”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冰霜正惨愴,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唐 杜甫 《远怀舍弟颖观等》诗:“ 江 汉 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2).比喻操守坚贞清白。《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故虽夙罹不造,而能全老成之德;居无檐石,而能厉冰霜之絜。”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宣议郎行内侍 宋常春 等,皆以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髮之瑕,励己有冰霜之操,跡其声实,可备监临。”《明史·列女传二·王氏》:“父曰:‘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以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再生缘》第四六回:“住在伊家深不便,只惟立志守冰霜。”
(3).比喻冷漠严峻的心境或情态。 宋 苏轼 《临江仙·赠送》词:“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操守坚贞清白。《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故虽夙罹不造,而能全老成之德;居无檐石,而能厉冰霜之絜。”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宣议郎行内侍 宋常春 等,皆以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髮之瑕,励己有冰霜之操,跡其声实,可备监临。”《明史·列女传二·王氏》:“父曰:‘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以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再生缘》第四六回:“住在伊家深不便,只惟立志守冰霜。”
(3).比喻冷漠严峻的心境或情态。 宋 苏轼 《临江仙·赠送》词:“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