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

司马迁两汉〕《货殖列传序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人民于是太公女功

人民 rén mín
(1).百姓;平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 鉢和国 ……人民服饰,惟有毡衣。”《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 高俅 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东京 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巴金 《探索集·后记》:“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2).泛指人类。《神异经·西南荒经》:“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穀可食,草木咸苦,名曰‘圣’。”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 女媧 兄妹二人在 崑崙山 ,而天下未有人民。”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活无常)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  ——《漢語大詞典》
寡 guǎ《國語辭典》

寡 [ guǎ ]

  1. 少。如:「沉默寡言」、「寡不敌众」。《说文解字·宀部》:「寡,少也。」《易经·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1. 丈夫已死的妇女。《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汉·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
于是(於是)yú shì
(1).如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
(2).亦作“ 于时 ”。连词。表示承接。《诗·周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时保之。” 郑玄 笺:“于,於;时,是也。早夜敬天,於是得安 文王 之道。”《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一》:“公笑曰:‘可乎?’ 晏子 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无事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时有县令籍民间强壮者,悉令自卫乡里,无得他适,于是邻村亦不能侵暴邻村,一境独安。”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不知男的说了一句什么话,于是女的就笑了。”
(1).在此。《穀梁传·僖公三十三年》:“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 殽 之巖唫之下,我将尸女於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问之,则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有僧忘其名,於兵火中拔其四板以逃……而寄死於 乌牙 之僧舍。板留於是百八十年矣。”
(2).当时;其时。《左传·隐公四年》:“於是, 陈 蔡 方睦於 卫 。故 宋公 、 陈侯 、 蔡侯 、 卫 人伐 郑 。”《汉书·陈胜传》:“於是诸郡县苦 秦 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 胜 。”《新唐书·陈子昂传》:“时 高宗 崩,将迁梓宫 长安 。於是, 关中 无岁。 子昂 盛言 东都 胜塏,可营山陵。”《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亮 帅诸军入寇,围 祁山 ,以木牛运。於是大司马 曹真 有疾,帝命 司马懿 西屯 长安 ……以御之。” 清 徐士銮 《宋艳·駮辨》:“於是 王仲巍 者久依 贯 。闻是而自诣 贯 识之。”
(3).如此。 宋 欧阳修 《〈牡丹记〉跋尾》:“ 君謨 之笔,既不可復得,而予亦以老病不能文者久矣。於是,可不惜哉!故书以传两家子孙。”
(4).连词。因此。《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史记·郑世家》:“ 郑 入 滑 , 滑 听命。已而,反与 卫 。於是 郑 伐 滑 。”《北史·宇文贵传》:“ 贵 马中流矢,乃短兵步鬭, 雄 大败轻走, 赵育 於是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清 杭世骏 《质疑·左传》:“又四凶之恶,漏网於 尧 ,而放流於 舜 ,於是先儒遂纷纷致疑。”
(5).语气词。犹焉。《公羊传·庄公八年》:“吾将以甲午之日然后祠兵於是。” 陈立 义疏:“於是与焉同义。《战国策·西周策》‘君何患焉’,《周本纪》作‘君何患於是’。此‘然后祠兵於是’即‘然后祠兵焉’。《管子·小问篇》‘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 莒 於是’,彼於是亦当作焉字解。”  ——《漢語大詞典》
太公 tài gōng
(1).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后汉书·袁谭传》:“然孤与太公,志同愿等。” 李贤 注:“言太公者尊之,谓 绍 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亲 匡太公 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
(2).称祖父。 清 以来亦称曾祖为太公。《后汉书·李燮传》:“ 李氏 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贤 注:“太公谓祖父 郃 也。”
(3).对老者的尊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则呼曾祖为太公。”
(4).即 太公望 吕尚 。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来的却是 张太公 呵!”《水浒传》第三七回:“你且在这里少待,等我入去报知庄主太公。”
(5).复姓。 春秋 有 太公任 。见《庄子·山木》《国语·鲁语上》:“夫 齐 弃 太公 之法而观民於社。” 韦昭 注:“ 太公 , 齐 始祖 太公望 也。”《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太公 体行仁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金鰲上钩,金鰲上钩,好似 太公 一钓,享国千秋。”  ——《漢語大詞典》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 勉励:~勉。~学。~业。~善。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1.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1.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1.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2.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3.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1.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2.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3.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1.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1.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1.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女功 nǚ gōng
旧谓妇女从事的纺织、刺绣、缝纫等。《周礼·地官·酇长》:“趋其耕耨,稽其女功。” 郑玄 注:“女功,丝枲之事。”《史记·货殖列传》:“於是 太公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唐 于鹄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缝製虽女功,尺度手自持。”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女復知女功,婉嫕有典刑。”参见“ 女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