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于谦明代〕《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鼎彝生成铁石后心

鼎彝(鼎彜)dǐng yí
亦作“ 鼎彝 ”。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前郡尹 温太真 、 刘真长 ,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 李善 注:“《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左氏传》: 臧武仲 曰: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以示子孙。”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二:“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器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漢語大詞典》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1.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3.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5. 姓。如唐代有元稹。
  1.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2.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4.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5. 基本的。如:「元素」。
赖 ( 賴 ) lài
赖 [ lài ]
  1. 倚靠,仗恃:依~。仰~。百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2. 留在某处不肯走开:~着不走。
  3. 不承认:抵~。~账。~婚。
  4.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子。无~。
  5. 诬,怪罪:诬~。
  6. 不好,劣:好~。
  7. 姓。
生成 shēng chéng
(1).养育。《晋书·应詹传》:“﹝ 韦泓 ﹞既受 詹 生成之惠, 詹 卒,遂製朋友之服,哭止宿草。” 金 元好问 《太夫人五七青词》:“恩重託身,生成之义等;礼名犹子,嗣续之道存。”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奏为陈情乞恩休致事》:“伏望陛下垂天地生成之仁,推家人父子之爱,特降俞音,许令退休。”
(2).长成。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宋 范仲淹 《水车赋》:“假一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 明 唐顺之 《重修瓜州镇龙祠记》:“夫生成百穀以粒民,孰非天地之功。”
(3).指生物。亦泛指物品。 唐 杜甫 《早行》诗:“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 唐 杜甫 《枯棕》诗:“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生成,谓物。”
(4).指人民。 唐 元稹 《贺诛吴元济表》:“﹝陛下﹞威动区宇,道光祖宗,凡在生成,孰不懽忭?”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修 神农 之播植,垂 尧 舜 之衣裳。凡在生成,孰不庆幸?”
(5).自然形成;生就。《水浒传》第一○五回:“那山四面,都是生成的石室,如房屋一般,因此叫做 房山 。”《红楼梦》第二九回:“原来 寳玉 自幼生成来的有一种下流痴病。” 邹韬奋 《经历》十三:“只是好像生成了一副这样的性格,遇着当前的实际环境,常得就应该这样做。”
(6).保全性命。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谢以生成之恩,照浊水泥之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倅遂呼 小小 出,詰之曰:‘於潜官绢,汝诱商人一百疋,何以偿之?’ 小小 回覆:‘此亡姐 盼奴 之事,乞赐周旋,非惟 小小 感生成之恩, 盼奴 在泉下亦不忘也。’”
(7).必定。《天雨花》第二一回:“请姑爷过去坐床……这是规矩,生成要坐坐的。”  ——《漢語大詞典》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铁石(鐵石)tiě shí
(1).铁矿石。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 耒阳县 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
(2).铁和石。比喻坚定不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烧丞相长史 王必 营” 裴松之 注引 晋 阴澹 《魏武故事》:“领长史 王必 ,是吾披荆斩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晋书·忠义传序》:“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 金 周昂 《孙资深岁寒堂》诗:“此心铁石无人会,唯有庭前柏树知。” 明 何景明 《送刘养和侍御谪金坛》诗:“风霜华杪留颜色,铁石人间识肺腑。”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1.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2.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3.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4.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5.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6.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7.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1.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2.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3.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2.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3.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4.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5.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6.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1.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2.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3.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4.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5.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6.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后心(後心)hòu xīn
(1).后来的念头。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是以忘言种觉,絶累於后心;寄像声形,启机於前教。”《云笈七籤》卷九二:“前心灭,故不为后因;后心生,故不为前果。”
(2).背后当心部分。《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説着,一个进步跟下去,举手向那女子的后心就要下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