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
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
时当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顾予言,我死知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适属命鄜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
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
时当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顾予言,我死知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适属命鄜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太和(太龢)tài hé
亦作“ 大和 ”。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漢語大詞典》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漢語大詞典》
八九 bā jiǔ
(1).八个或九个。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吞若 云梦 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蔕芥!”《南史·梁元帝纪》:“帝姑 义兴 昭长公主 子 王銓 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沈砺 《狂歌行》:“胸中 云梦 吞八九,眼前了了小五洲。”
(2).十分之八九。《红楼梦》第三十回:“ 紫鹃 也看出八九。” ——《漢語大詞典》
(2).十分之八九。《红楼梦》第三十回:“ 紫鹃 也看出八九。” ——《漢語大詞典》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训注(訓註)xùn zhù
亦作“ 训註 ”。 训释注解。《晋书·郑冲传》:“初, 冲 与 孙邕 、 曹羲 、 荀顗 、 何晏 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旧唐书·儒学传上·曹宪》:“ 宪 又训注 张揖 所撰《博雅》,分为十卷。”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小学不讲》:“ 许叔重 收集篆、籀、古文诸家之学,就隶为训注,谓之《説文》。” 明 胡居仁 《碧峰书院赋》:“训註繁而理昧,孰能免乎冥行。”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虓虎 xiāo hǔ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 传:“虎之自怒虓然。”《后汉书·庞参传》:“ 宣王 立中兴之功, 文帝 建 太宗 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 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