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

皇甫冉唐代〕《送处州裴使君赴京

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
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秋草连秦塞,孤帆落汉阳。
新衔趋建礼,旧位识文昌。唯有东归客,应随南雁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使君北阙车骑东方

使君 shǐ jūn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1.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1.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1.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 對、向。如:「朝東」、「朝前」。
  1.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北阙(北闕)běi què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漢語大詞典》
车骑(車騎)chē jì
(1).犹车马。《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史记·张仪列传》:“大王之威行於 山东 ,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察院送客回过潩水马上有作》:“车骑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驼。” 董必武 《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诗:“年年避暑到山庄,扈驾车骑警蹕忙。”
(2).用作对人的敬称。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之四:“闻车骑已在二曲,即见风采,喜慰可知。” 宋 沈辽 《七言奉送润守之永静》:“今年 江 南秋已半,出送车骑 江 之阳。”
(3).战车战马。犹今之骑兵。《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聚兵 楼烦 西北, 汉 令车骑击破 匈奴 。”《汉书·惠帝纪》:“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 滎阳 ,太尉 灌婴 将。” 颜师古 注:“车,常拟军兴者,若近代之戍车也。骑,常所养马,并其人使行充骑,若今武马及所养者主也。”
(4).将军的名号,即车骑将军。《汉书·佞幸传·淳于长》:“及 长 当就国,立嗣子 融 从 长 请车骑。”
(5).用以指代曾为车骑将军者。 唐 李益 《塞下曲》:“请书塞北 阴山 石,愿比 燕然 车骑功。”《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杀大将军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讎乎?” 胡三省 注:“时 苗 为车骑将军。”
(6).古代星名。即豺狼座中的三星。《星经·车骑》:“车骑三星在骑官南。”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顿顽司於五听,车骑参於八屯。”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东方(東方)dōng fāng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东方闪亮。”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