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李世民唐代〕《帝京篇十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人道高危虚心盈荡

人道 rén dào
(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易·繫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弔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唐 韩愈 《原人》:“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四围之艰险,将士内讧,则为之调和,以己为楷模,教之人道。”
(2).犹言人伦。指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瞽瞍底豫》:“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极矣。”
(3).指男女交合。《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汉 郑玄 笺:“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孔颖达 疏:“谓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黄门,谓天阉不能行人道者。”《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取,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指男性生殖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唐六如》:“ 唐六如 知其必反,遂佯狂以处。 宸濠 遣人馈物,则倮形箕踞,以手弄其人道,讥呵使者。”
(5).指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苏州河桥头的战争》:“有些先生为了制止屠杀、劫掠、毁坏,进行了很人道的干涉。” 胡适 《读〈北史〉杂记》:“这个制度虽是惨酷不人道,然而其中涵义正是惧怕女后权大。”参见“ 人道主义 ”。
(6).佛教语。犹言人界。佛教谓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中轮回。《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意妙行,故生人道。”  ——《漢語大詞典》
恶 ( 惡 ) è/wù/ě/wū
恶 [ è ]
  1. 不好:~感。~果。~劣。~名。丑~。
  2. 凶狠:~霸。~棍。险~。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恶 [ wù ]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 [ ě ]
  1.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 [ wū ]
  1. 古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高危 gāo wēi
(1).位高势危。旧多指君王位高骄妄以致危亡。语出《孝经·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汉 扬雄 《解嘲》:“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2).指尊高的帝位。 唐 魏徵 《谏太宗十思书》:“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夫惟人君不以高危自处,而以谦卑育物为心,人人得而亲近之,亦人人得而取给之。”
(3).高而险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
虚心 xū xīn
(1).谦虚,不自满。《庄子·渔父》:“﹝ 孔子 ﹞曰:‘ 丘 少而脩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晋书·潘岳传》:“若乃弱志虚心,旷神远致……不自贵於物而物宗焉,不自重於人而人敬焉。”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区区庸 蜀 支全 魏 ,不是虚心岂得贤。”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2).一心向往。《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秦 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宋书·夷蛮传论》:“山琛水宝,由兹自出,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异,千名万品,并世主之所虚心,故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3).虚情假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问候热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气虚心廝拾掇。” 明 张居正 《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天地会诗歌选·莫学庞涓害孙膑》:“如有虚心和假意,洪门法律不留情。”
(4).心虚。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檜 贼以子领国史,又禁野史,亦虚心,怕后世知其为贼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知县大怒,出牌重问,连 巢大郎 也标在牌上,説他私和人命,要拿来出气。 巢大郎 虚心,晓得是替乡里报仇,预先走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就是 黄老爷 、 周老爷 ,晓得统领这话不是説的自己,不免总有点虚心,静悄悄的一声也不敢言语。”  ——《漢語大詞典》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1.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2.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4.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5.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1.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2.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3.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盈荡(盈蕩)yíng dàng
《左传·庄公四年》:“﹝ 楚武王 ﹞伐 随 ,将齐,入告夫人 邓曼 曰:‘余心荡。’ 邓曼 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杜预 注:“ 武王 始起其众,僭号称王,陈兵授师,志意盈满,临齐而散。”后以“盈荡”指自满。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