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佚名先秦〕《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王宫

勾践 gōu jiàn
(?—前 465 年) 春秋时越王。后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屈辱于吴。乃用文种、范蠡为相,卧薪尝胆,立志复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卒兴兵灭掉了吴国,继而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山东滕县南),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  ——《整理自网络》
请盟(請盟)qǐng méng
请求结盟好。《左传·文公十六年》:“公有疾,使 季文子 会 齐侯 于 阳穀 。请盟。 齐侯 不肯,曰:‘谓俟君间。’” 唐 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既而 西戎 乘间入邑,诈以请盟。” 宋 王安石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契丹 既请盟, 真宗 於兵事尤重慎。”  ——《漢語大詞典》
一介 yī jiè
(1).耿介。《书·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 陆德明 释文:“ 马 本作介,云:一介,耿介,一心端慤者。字又作个。”按,《礼记·大学》引作“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伎。”《后汉书·袁绍传》:“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諮臣以方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良史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按,《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惟一介断断焉无他技。” 何休 注:“一介犹一概。”与此说异。
(2).一个。多指一个人。多含有藐小、卑贱的意思。用于自称为谦词。《礼记·杂记上》:“寡君有宗庙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执綍。”《国语·吴语》:“ 勾践 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 韦昭 注:“一介,一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一介失所,则王道为亏;百姓有过,则谓之在予。” 宋 王安石 《辞使相第二表》:“伏念臣江湖一介,特荷圣知。”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 许克祥 不过是兵痞出身的一介武夫。”
(3).特指一个使者或仆役。《后汉书·郑众传赞》:“ 众 驰一介,争礼毡幄。” 李贤 注:“一介,单使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自不孝定案之后,洊歷寒暑,年兄遂无一介復通音问。”
(4).指微小的事物。《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赵岐 注:“一介草不以与人,亦不以取於人也。” 焦循 正义:“ 赵氏 读介为芥,故以草释之也。”《北史·周纪下》:“ 邹鲁 搢绅, 幽并 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銓録。” 宋 张载 《性理拾遗》:“圣人无私无我,故功高天下,而无一介累於其心。盖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己也。” 清 方文 《寄怀斋方壶》诗:“妻子嗷嗷守空屋,一介不肯干求人。”
(5).用以形容微小。参见“ 一介之才 ”、“ 一介之善 ”。  ——《漢語大詞典》
嫡女 dí nǚ
正妻所生之女。《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  ——《漢語大詞典》
执箕帚(執箕箒)zhí jī zhǒu
亦作“ 执箕帚 ”。
(1).谓持簸箕扫帚从事洒扫。多指做妻妾。《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草茅之产,未习於织紝纺绩之事,得奉执箕箒之事,敢不敬拜。”《三国演义》第三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 甄氏 为世子执箕帚。”
(2).指做奴仆。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执箕箒。”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晐 gāi
晐 [ gāi ]
  1. 本指日光兼覆,引申為賅備;兼備;包容。
  2. 咸;皆。
姓 xìng《國語辭典》

姓 [ xìng ]

  1. 表示个人所属家族及区别家族系统的符号。如:「姓氏」、「贵姓」、「百家姓」。唐·杜甫〈哀王孙〉诗:「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告示套·尾〉:「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2. 姓。如汉代有姓伟。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王宫 wáng gōng
(1).天子的宫殿。《书·大诰》:“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史记·晋世家》:“ 晋 师还至 衡雍 ,作王宫于 践土 。”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王宫、国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学。”
(2).指朝廷。 宋 张仲殊 《步蟾宫》词:“乍受得,王宫缨紱。” 清 吴兆骞 《送金译使之朝鲜》诗:“莫道好文矜此地,尚烦重译卫王宫。”
(3). 周 时指祭太阳神的坛。《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孔颖达 疏:“王宫,祭日也者;王,君也;宫,亦坛也……日神尊,故其坛曰君宫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