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柳永宋代〕《女冠子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

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

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麦秋霁景夏云奇峰寥廓

麦秋(麥秋)mài qiū
(1).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麦秋至。” 陈澔 集说:“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 清 赵翼 《二麦将收连旬大雨》诗:“麦秋时候连旬雨,天要杀人不用刀。” 李准 《李双双小传》一:“在高级社时候,很少能上地里做几回活,逢着麦秋忙天,就是做上几十个劳动日,也都上在 喜旺 的工折上。”
(2).谓麦子成熟。《周书·苏绰传》:“麦秋在野,蚕停於室。”
(3).麦间小虫。 明 李梦阳 《空同子·物理篇》:“ 环庆 无麦秋, 大梁 无萤,无寒蝉。”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以麦秋为虫名,甚奇。《五杂俎》:‘今俗指麦间小虫为麦秋。’”  ——《漢語大詞典》
霁景(霽景)jì jǐng
雨后晴明的景色。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序:“山河春而霽景华,城闕丽而年光满。” 唐 唐彦谦 《蒲津河亭》诗:“宿雨清秋霽景澂,广亭高树向晨兴。” 宋 石孝友 《点绛唇》词:“霽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  ——《漢語大詞典》
夏云(夏云)
南北朝 江淹 悼室人诗十首 其三 夏云多杂色,红光铄蕤鲜。
唐 张九龄 饯王尚书出边 夏云登陇首,秋露泫辽阳。
唐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唐 吴巩 白云溪 夏云生嶂远,瀑水引溪长。
唐 李颀 送刘十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
唐 刘长卿 关门望华山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唐 韦应物 古剑行 龙蛇变化此中隐,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唐 高适 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 复值凉风时,苍茫夏云变。
唐 李益 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石色凝秋藓,峰形若夏云。
唐 刘禹锡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  ——《骈字类编》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 使改变:~废为宝。
  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 变卖:~产。
  6. 变通:通权达~。
  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8. 指变文:目连~。
  9. 姓。
奇峰(奇峰)
水经注方岭云回奇峰霞举  ——《分类字锦》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1.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2.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3.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4.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寥廓 liáo kuò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 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 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