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几云梦,形骸一槁木。

陆游宋代〕《暇日弄笔戏书

胸怀几云梦,形骸一槁木。
虽客长安城,未始忘退缩。
古来豪杰士,强半死空谷。
耐事勿动心,贫贱岂汝独?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胸怀云梦形骸槁木

胸怀(胸懷)xiōng huái
(1).胸襟;胸中所怀者,指抱负。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於道术无所不包。”《宋书·萧惠开传》:“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朱子语类》卷三二:“亦见得 子游 胸怀也恁地开广。” 巴金 《怀念鲁迅先生》:“但先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这是多么优美的心灵,多么广大的胸怀!”
(2).犹心中。 晋 袁宏 《后汉书·献帝纪》:“时上年十五,每事出於胸怀,皆此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斯皆不凴章句,直取胸怀。”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我的胸怀里充满着轻快静谧的感觉。”
(3).怀抱着。《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云梦(雲夢)yún mèng
亦作“ 云瞢 ”。
(1).古薮泽名。 汉 魏 之前所指 云梦 范围并不很大, 晋 以后的经学家才将 云梦泽 的范围越说越广,把 洞庭湖 都包括在内。《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 荆州 ,其山镇曰 衡山 ,其泽藪曰 云瞢 。” 郑玄 注:“ 衡山 在 湘 南, 云瞢 在 华容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所悲 云梦泽 ,空伤狡兔情。” 唐 李频 《湘口送友人》诗:“去雁远衝 云梦 雪,离人独上 洞庭 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 洞庭 ,苍苍 云梦 ,控西南之险,当 江 汉 之衝。”
(2).借指古代 楚 地。 唐 陆龟蒙 《庆封宅古井行》:“一朝 云梦 围兵至,胸陷锋鋩脑涂地。”  ——《漢語大詞典》
形骸 xíng hái
(1).人的躯体。《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比读 庄生 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槁木 gǎo mù
亦作“槀木”。 枯木。《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 孔颖达 疏:“止如槀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槀之木止而不动也。”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攖人心;以不攖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