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

楼颖唐代〕《西施石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
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杀人

西施 xī shī
(1). 春秋 越 美女。或称 先施 ,别名 夷光 ,亦称 西子 。姓 施 , 春秋 末年 越国 苧罗 (今 浙江 诸暨 南)人。 越王 勾践 败于 会稽 , 范蠡 取 西施 献 吴王 夫差 ,使其迷惑忘政。 越 遂亡 吴 。后 西施 归 范蠡 ,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 吴 亡后, 越 沉 西施 于江。《管子·小称》:“ 毛嬙 , 西施 ,天下之美人也。” 唐 王维 《西施咏》:“艷色天下重, 西施 寧久微。”
(2).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  ——《漢語大詞典》
昔日 xī rì
往日;从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昔日 赵 攻 甄 ,子弗能救。”《列子·黄帝》:“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 唐 张鷟 《游仙窟》:“昔日曾经自弄他,今朝并悉从人弄。”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昔日的战斗意志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对战争已经没有了胃口。”  ——《漢語大詞典》
浣纱津(浣紗津)huàn shā jīn
即 浣纱溪 。 唐 楼颖 《西施石》诗:“ 西施 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参见“ 浣纱溪 ”。  ——《漢語大詞典》
石上
唐 元稹 兔丝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石上丛林碍星斗,窗边瀑布走风雷。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唐 郑谷 石门山泉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骈字类编》
青苔 qīng tái
苔藓。《淮南子·泰族训》:“穷谷之污,生以青苔。” 高诱 注:“青苔,水垢也。”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 宋 赵师秀 《大慈道》诗:“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花飞锦机,草偃青苔。” 冰心 《寂寞》:“他便脱鞋和袜子,轻轻的走入水里,一面笑道:‘凉快极了,只是底下有青苔,滑得很。’”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杀人 shā rén
对人的杀害。例如:你不可杀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