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三更 sān gēng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唐 崔颢 《七夕词》诗:“ 班姬 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2).指三更更鼓。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倚门而立者有间,室外有打三更之声。” ——《漢語大詞典》
(2).指三更更鼓。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倚门而立者有间,室外有打三更之声。” ——《漢語大詞典》
灯火(燈火)dēng huǒ
(1).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亦指照明物的火光。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灯火明而又灭,灭而又明。”
(2).指灯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水浒传》第六六回:“早晚元宵节近, 北京 年例,大张灯火。”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京师﹞元宵节…… 五龙亭 看灯火,唱秧歌。”
(3).指读书,学习。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 仲至 学敏而早成……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窦叔向》:“﹝ 叔向 ﹞少与 常衮 同灯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连城 ﹞又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漢語大詞典》
(2).指灯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水浒传》第六六回:“早晚元宵节近, 北京 年例,大张灯火。”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京师﹞元宵节…… 五龙亭 看灯火,唱秧歌。”
(3).指读书,学习。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 仲至 学敏而早成……宿艾骇服,以为积数十年灯火勤力,聚数十家师友讲明,犹不能到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窦叔向》:“﹝ 叔向 ﹞少与 常衮 同灯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连城 ﹞又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漢語大詞典》
五更鸡(五更鷄)wǔ gēng jī
(1).见“ 五时鸡 ”。
(2).一种以铜铁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灯,便于夜间煮食的小炉。《海上花列传》第五十二回:“ 琪官 復寻出一副紫铜五更鷄,亲手舀水烧茶。” 巴金 《秋》一:“你把五更鸡上煨的春茶给他倒一杯。” 许地山 《女儿心》七:“统舱里躺着、坐着的旅客还没尽数睡着,有些还在点五更鸡煮挂面。” ——《漢語大詞典》
(2).一种以铜铁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灯,便于夜间煮食的小炉。《海上花列传》第五十二回:“ 琪官 復寻出一副紫铜五更鷄,亲手舀水烧茶。” 巴金 《秋》一:“你把五更鸡上煨的春茶给他倒一杯。” 许地山 《女儿心》七:“统舱里躺着、坐着的旅客还没尽数睡着,有些还在点五更鸡煮挂面。” ——《漢語大詞典》
正是 zhèng shì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男儿(男兒)nán ér
(1).犹男子汉;大丈夫。《东观汉记·公孙述传》:“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前蜀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博得锦衣归故里,功名方信是男儿。” 巴金 《家》三:“他不过觉得做一个‘男儿’应该抛弃家庭到外面去,一个人去创造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
(2).儿子。 晋 陶潜 《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法苑珠林》卷二五:“日月满足,产得男儿。”
(3).对夫婿的称呼。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小叔叔説妾身有姦夫。妾身是儿女夫妻,怎下的药杀男儿?”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等我分娩了身孕,男儿三年孝满,恰好孩儿三岁,我便和你做夫妻。” ——《漢語大詞典》
(2).儿子。 晋 陶潜 《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法苑珠林》卷二五:“日月满足,产得男儿。”
(3).对夫婿的称呼。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小叔叔説妾身有姦夫。妾身是儿女夫妻,怎下的药杀男儿?”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等我分娩了身孕,男儿三年孝满,恰好孩儿三岁,我便和你做夫妻。” ——《漢語大詞典》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