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

叶梦得宋代〕《八声甘州

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漫烟波千顷,云峰倒影,空翠成堆。可是溪山无主,佳处且徘徊。暮雨卷晴野,落照天开。
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去余生江海远公香火宗雷

老去 lǎo qù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沈从文 《〈沈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漢語大詞典》
余生(餘生)yú shēng
(1).犹残生。指晚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餘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尔塋之东,是吾他日归全之位;神纵不合,骨且相依,岂恋餘生?愿毕此志。” 巴金 《随想录·人民友谊的事业》:“倘使问起我这次访问的最大收获,我的回答便是:让我也把这余生献给人民友谊的事业。”
(2).幸存的性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新唐书·刘黑闼传》:“我不以餘生为王復讎,无以见天下义士!” 清 黄遵宪 《潮州行》诗:“虎口脱餘生,惊喜泣相语。”  ——《漢語大詞典》
江海 jiāng hǎi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漢語大詞典》
伴 bàn《國語辭典》

伴 [ bàn ]

  1.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如:「伴侶」、「老伴」、「夥伴」。《三國志·卷四○·蜀書·李嚴傳》:「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1. 陪同、依隨。如:「伴我良宵」。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詩:「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宋·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詞:「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2. 和聲。如:「你歌我伴」。
  1. 陪著。如:「伴讀」、「伴遊」。
  2. 和著。如:「伴奏」、「伴唱」。
远公(遠公)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漢語大詞典》
香火 xiāng huǒ
(1).香烛;香和灯火。《晋书·艺术传·单道开》:“ 陈郡 袁宏 为 南海 太守,与弟 颖叔 及沙门 支法防 共登 罗浮山 ,至石室口,见 道开 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犹存。” 五代 齐己 《怀天台华顶僧》诗:“曾从 国清寺 ,上看明月潮。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清 龚自珍 《鹊桥仙》词:“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
(2).引申指供奉神佛之事。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先以长句呈谢》:“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元 胡用和 《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三山香火年年盛,十庙英灵世世昌。” 清 侯方域 《任源邃传》:“少时有羣儿戏为泥龕于田间,设神像,谬以灵应相与煽惑,为香火鬨里閈间。” 峻青 《秋色赋·在干旱的日子里》:“这庙里,终年香火不断,天旱了,人们去求它普降甘霖;天涝了,人们又去求它收起云雾。”
(3).借指供奉神佛之所。《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
(4).指子孙祭祀祖先之事。借指后嗣。《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絶了香火。”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但得一男半女,也絶不了 郭氏 门中香火。”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见今娶妻生子,改姓 李 ,以奉 翰峰先生 香火矣。”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九:“你是兼祧了两房的, 钱 家的香火,就只在你一人身上呢!”
(5).谓燃点香。《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百日内夜常燃灯,旦常香火。”
(6).燃着的香。 唐 白居易 《戏礼经老僧》诗:“香火一炉灯一盏,白头夜礼佛名经。”《归潜志》卷八引 元 张翥 诗:“矮窗小户寒不到,一鑪香火四围书。”
(7).指主持香火的人。《金石萃编·北周颜那米等造像记》:“香火 庞敬 ,一心供养。”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浄安院 ,内侍 董宋臣 香火。”
(8).指庙祝,庙宇中照料香火及打杂的人。《水浒后传》第十七回:“ 穆春 走进前殿,转到厨房,见一香火在那里盪酒。”《黄绣球》第十四回:“这庵门暂叫香火看着,房门窗门一齐关锁好了,再把要紧的箱子也带到我家去,先安顿了娘娘为是。”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听说这里从前有个香火老头吊死过,如今就连先生们的脸上都有点阴森森的。”
(9).指誓约结盟时燃点香火。亦用以指结盟之交。《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兆 ( 尒朱兆 )曰:‘香火重誓,何所虑邪?’ 绍宗 ( 慕容绍宗 )曰:‘亲兄弟尚难信,何论香火!’”
(10).谓信奉佛法,共结香火之缘。 前蜀 贯休 《蜀王登福感寺塔诗》之一:“天资忠孝佐金轮,香火空王有宿因。” 宋 王安石 《示耿天骘》诗:“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躬井磑。”参见“ 香火因缘 ”。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宗雷
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诗丽事肯教饶沈谢微谈何必减宗雷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