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离愁(離愁)lí chóu
离别的愁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驴鞭半裊,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箇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清 马銮 《七岁女子》诗:“男儿不遇为文章,幼女离愁托雁行。” 郑振铎 《海燕·离别》:“我想我们的别离至多不过是两年,三年,然而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离愁堆积着。” ——《漢語大詞典》
万绪(万绪)
南北朝 江淹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一 谢仆射混游览 卷舒虽万绪,动复归有静。
《韵府拾遗 语韵》:周易序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语韵》:周易序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 ——《骈字类编》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 栅栏。
- 防御:防~。
岸草
唐 韩愈 独钓四首 其三 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唐 杨浚 广武怀古 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唐 张乔 浮汴东归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
唐 胡曾 咏史诗 渭滨 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
唐 罗隐 途中送人东游有寄 路经隋苑桥灯夜,江转台城岸草春。
唐 翁承赞 寄舍弟承裕员外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 ——《骈字类编》
唐 杨浚 广武怀古 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唐 张乔 浮汴东归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
唐 胡曾 咏史诗 渭滨 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
唐 罗隐 途中送人东游有寄 路经隋苑桥灯夜,江转台城岸草春。
唐 翁承赞 寄舍弟承裕员外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 ——《骈字类编》
切切 qiē qiē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1).急切,急迫。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切切然今日降一詔,明日行一事。”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
(2).哀怨、忧伤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知王好之,每入与语,遂有勇壮之气,稍道其讎,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内圮。” 唐 韦夏卿 《别张贾》诗:“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红楼梦》第二六回:“独立墻角边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3).恳挚。《后汉书·窦武传》:“而詔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宋 梅尧臣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诗:“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明 李东阳 《泊故城》诗:“同袍乌臺彦,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闻应答。”
(4).深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别,早已三年光景,时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袁宏道 《叙梅子马王程稿》:“ 梅子 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义居》:“自以身在季,不得专,切切为恨。”
(5).再三告诫之词。多用于下行公文结尾。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兹留数语,令尔细思,或有幡然之悟,执此求见,仍不失为中土花民也。切切。此諭。”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
(6).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诗·桧风·素冠》“我心藴结兮” 毛 传:“援琴而絃,切切而哀作。”《后汉书·窦武传》:“外閒切切,请出御 德阳前殿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穿楼而过,闻人语切切。” 鲁迅 《彷徨·祝福》:“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7).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唐 皇甫冉 《魏十六还苏州》诗:“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前蜀 贯休 《夜夜曲》:“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宋 罗烨 《姑苏钱氏归乡壁记于道》诗:“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漢語大詞典》
(1).急切,急迫。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切切然今日降一詔,明日行一事。”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且吾闻 金吾 亦人杰也,公切切焉欲其讲学,是何主意?”
(2).哀怨、忧伤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知王好之,每入与语,遂有勇壮之气,稍道其讎,而有切切之色。”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形惸惸而外施,心切切而内圮。” 唐 韦夏卿 《别张贾》诗:“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红楼梦》第二六回:“独立墻角边花荫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3).恳挚。《后汉书·窦武传》:“而詔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宋 梅尧臣 《送韩六玉汝宰钱塘》诗:“今逾二十年,志愿徒切切。” 明 李东阳 《泊故城》诗:“同袍乌臺彦,待我心切切。”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年》:“主人切切挽留,不闻应答。”
(4).深切。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我想兄弟一别,早已三年光景,时常切切在心,未敢有忘。” 明 袁宏道 《叙梅子马王程稿》:“ 梅子 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义居》:“自以身在季,不得专,切切为恨。”
(5).再三告诫之词。多用于下行公文结尾。 清 林则徐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切切!”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兹留数语,令尔细思,或有幡然之悟,执此求见,仍不失为中土花民也。切切。此諭。”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此布。”
(6).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诗·桧风·素冠》“我心藴结兮” 毛 传:“援琴而絃,切切而哀作。”《后汉书·窦武传》:“外閒切切,请出御 德阳前殿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穿楼而过,闻人语切切。” 鲁迅 《彷徨·祝福》:“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7).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南朝 齐 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唐 皇甫冉 《魏十六还苏州》诗:“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前蜀 贯休 《夜夜曲》:“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宋 罗烨 《姑苏钱氏归乡壁记于道》诗:“碧落翩翩飞雁过,青山切切子规啼。”《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漢語大詞典》
蛩吟 qióng yín
蟋蟀吟叫。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离绪万端,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曲:“蛩吟罢,一觉纔寧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清 吴文柔 《长相思》词:“蓼花洲,荻花洲,分付蛩吟且暂休,断肠人倚楼。”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织 ( 織 ) zhī/zhì
织 [ zhī ]
-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 ◎ 古同“帜”,旗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