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

赵嘏唐代〕《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
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
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桂生岩石潇洒鹤到烟空更自

桂生
晋书陆机传论见兰怨下本礼斗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讼平芳桂常生 草集解嵇含南方草木状云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更无杂树 异物志桂之灌生必萃其族柯叶不渝冬夏常绿之郭璞桂赞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宣曹植桂之树行桂 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 杨亿 曲诗海阔桃难熟天高桂旋生  ——《骈字类编》
岩石(巖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块;大石块。《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即自疑,亡匿,隐於 芒 碭 山泽巖石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其上则隐於篇肆之间,卧於巖石之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苏州 沧浪亭 ﹞巖石玲瓏,水木清美,遂为城中名胜之冠。”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第二天大早,她就被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催醒了。”
(2).比喻重臣。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巖巖。赫赫 师尹 ,民具尔瞻。” 宋 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自避远於烦机,久淹回於外服,宜从严石之望,趣正袞衣之归。” 宋 苏舜钦 《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诗:“大议摇巖石,危言犯采旒。苍黄出京府,憔悴謫南州。”
(3).指构成地壳的矿物的集合体。分火成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潇洒(瀟灑)xiāo sǎ
见“ 瀟洒 ”。
亦作“ 瀟洒 ”。
(1).洒脱不拘、超逸绝俗貌。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在风尘。” 宋 姜夔 《续书谱·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 钟元常 ,其次 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瀟洒纵横,何拘平正?” 明 沈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吾家后廊,瀟洒仙模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道静 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沈默。”
(2).悠闲自在。 明 高攀龙 《与卞子静书》:“兀坐家中无事,襟怀虽得瀟洒,而触目民艰,未免时復攒眉。”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心里想:‘你倒潇洒,闲着没事,散散步,等着学习吧。’”
(3).凄清、寂寞貌。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藴玉抱清辉,闲庭日瀟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苏舜钦 《湘公院冬夕有怀》诗:“去年急雪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禪房瀟洒皆依旧,世路崎嶇有万殊。”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一折:“俺这山林瀟洒,古寺荒凉,惟仙人能往,岂俗士能通。” 清 王辂 《采桑子》词:“芸窗寂静摊书好,一盏茶浓,瀟洒谁同?暗递清琴隔院风。”
(4).幽雅、整洁。 唐 姚合 《溪路》诗:“此路何瀟洒,永无公卿跡。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宋 文天祥 《官籍监》诗序:“予监一室颇瀟洒,明窗净壁,树影横斜,可爱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甚是瀟洒,正可先生安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如今搬在城里一个曲巷小楼,且是瀟洒。”
(5).清凉。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瀟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三:“清回烦暑成瀟洒,艷逐寒云变惨悽。”
(6).雨落貌。 唐 韦应物 《夏夜忆卢嵩》诗:“不知 湘 雨来,瀟洒在幽林。” 唐 权德舆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瀟洒四冥合,空濛万顷连。”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漢語大詞典》
鹤到(鹤到)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  ——《骈字类编》
烟空(煙空)yān kōng
亦作“烟空”。 高空;缥缈的云天。 唐 无名氏 《日载中赋》:“禎烟空,耿霄汉,始由度而方映,忽移躔於已旰。” 唐 李白 《上之回》诗:“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夜泊而猿啼霜树,晨征而月在烟空。”  ——《漢語大詞典》
更自 gēng zì
更加。《白雪遗音·马头调·有心事儿》:“有心事儿常常梦,思想多情,醒后的凄凉更自儿不同。”《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但是作姐姐的心事更自不同,只可为自己道,难为知者言。”  ——《漢語大詞典》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1.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2.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3.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4. 姓。如秦代有由余。
  1.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3.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4.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2.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3.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4.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5.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