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谁分(誰分)shuí fēn
(1).谁料。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仇兆鳌 注:“谁分,犹云谁料。”
(2).谁肯;谁会。 宋 南山居士 《永遇乐·客答梅》词:“公子豪华,贪红恋紫,谁分怜孤萼。” ——《漢語大詞典》
(2).谁肯;谁会。 宋 南山居士 《永遇乐·客答梅》词:“公子豪华,贪红恋紫,谁分怜孤萼。” ——《漢語大詞典》
去来(去來)qù lái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漢語大詞典》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漢語大詞典》
乡国(鄉國)xiāng guó
(1).故国。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 唐 张籍 《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 ,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
(2).家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唐 杜俨 《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漢語大詞典》
(2).家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唐 杜俨 《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凄然(淒然)qī rán
凄凉悲伤貌。《庄子·渔父》:“客悽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 唐 高适 《除夜作》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悽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浭水》:“ 宋徽宗 过桥,驻马四顾,悽然曰:‘过此渐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
(1).寒凉貌。《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唐 羊士谔 《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诗:“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草树冻枯,天风凄然,而吾母远道,得无霜露之感!”
(2).凄凉悲伤貌。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自序》:“通德占袖,顾眎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 唐 韩偓 《幽独》诗:“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 清 费经虞 《思蜀》诗:“垂老无穴祇自怜,不堪往事益凄然。” 苏曼殊 《碎簪记》:“女郎默默与余握手,遂凄然而别。”
(3).阴沉貌;昏暗貌。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文窗花雾凄然緑,侍儿不肯传银烛。”
(1).寒冷貌。《文选·向秀〈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 李善 注:“凄,冷也。”
(2).凄凉悲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季重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 唐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赴任青城》诗:“ 青城 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清 李渔 《凰求凤·心离》:“相别在邇,自有一种凄然之色。” 叶圣陶 《夜》:“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胧欲睡了,几个荸荠已落在她的袖弯里。” ——《漢語大詞典》
(1).寒凉貌。《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唐 羊士谔 《台中遇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诗:“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草树冻枯,天风凄然,而吾母远道,得无霜露之感!”
(2).凄凉悲伤貌。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自序》:“通德占袖,顾眎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 唐 韩偓 《幽独》诗:“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 清 费经虞 《思蜀》诗:“垂老无穴祇自怜,不堪往事益凄然。” 苏曼殊 《碎簪记》:“女郎默默与余握手,遂凄然而别。”
(3).阴沉貌;昏暗貌。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文窗花雾凄然緑,侍儿不肯传银烛。”
(1).寒冷貌。《文选·向秀〈思旧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 李善 注:“凄,冷也。”
(2).凄凉悲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季重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 唐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赴任青城》诗:“ 青城 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清 李渔 《凰求凤·心离》:“相别在邇,自有一种凄然之色。” 叶圣陶 《夜》:“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胧欲睡了,几个荸荠已落在她的袖弯里。”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承平 chéng píng
治平相承;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鉅万,而贫弱俞困。” 唐 鲍防 《杂感》诗:“ 汉 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明 王琼 《双溪笔记》:“畿内、 山东 地方,因承平日久,物产繁盛。”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只可惜在承平时候, 成都 地方不比 梁山泊 ,所以没有出头做一番事。” ——《漢語大詞典》
两少(两少)
小学绀珠见四变下 ——《骈字类编》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