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书生(書生)shū shēng
(1).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东观汉记·赵孝传》:“﹝ 孝 ﹞常白衣步担,尝从 长安 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属对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 茅盾 《脱险杂记》十二:“人家说他战前还在 广州 教书,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但一举一动,依然是书生风度。”
(2).抄写的人。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会 虞世南 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漢語大詞典》
(2).抄写的人。 唐 唐临 《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煬帝 会 虞世南 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漢語大詞典》
事业(事業)shì yè
(1).事情的成就;功业。《易·坤》:“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北史·拓跋澄传》:“若非 任城 ,朕事业不得就也。”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男儿立事业,何用好容颜?铜刀安社稷,匹马定江山。”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大行则发之於事业,穷居则不得已而见之於文章。”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二:“我还要拿工人的锤头……象男子汉大丈夫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2).政事;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一·周豫才告白》:“校内诸事业,于本月十三日由学务科派员 朱 君 幼溪 至校交代清楚。”
(3).职业。《管子·国蓄》:“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於君上也。” 马非百 《管子轻重篇新诠》六:“事业即职业。”《太平广记》卷一八○引《卢氏小说·宋济》:“上又问曰:‘作何事业?’兼问姓行。 济 曰:‘姓 宋 ,第五。应进士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耀,顶戴着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4).家业;产业。《老残游记》第五回:“若説叫 于大奶奶 去罢,两个孙子还小,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个支撑呢!” 老舍 《茶馆》第二幕:“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5).古代特指劳役、耕稼等事。《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 杨倞 注:“事业谓劳役之事。”《荀子·王霸》:“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杨倞 注:“事业,耕稼也。”《晋书·石苞传》:“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6).犹才能。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 唐 末 五代 ,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作官何须事业。’” 宋 范仲淹 《与中舍十六帖》之十二:“兼今后不乱奏人,逐房各已有恩泽,须是有事业可以入官,方与奏荐也。” 宋 司马光 《功名论》:“臣有事业,君不信任之,则不能以成。”
(7).指具有一定目标、规模而自成系统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经常活动。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8).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而言。如:事业费,事业单位,福利事业。 ——《漢語大詞典》
苦难(苦難)kǔ nàn
(1).苦痛、灾难;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水浒传》第五三回:“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此苦难。” 清 唐甄 《潜书·劝学》:“道者,其中无苦难之事,有便安之利。”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2).指遭苦痛和灾难。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十三年来 斯诺 在苦难的 中国 采访了不少重要人物,经历了不少重要事件。”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点检(點檢)diǎn jiǎn
(1).考核,查察。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晓漏追趋青琐闥,晴窗点检白云篇。”《宋史·职官志三》:“ 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诗有误用重韵、重字者,皆是失点检处,必不可借以自文。”
(2).反省;检点。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点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纵有使过公用钱,必非故意偷谩,不过失於点检,乞特与免勘。”
(3).查核,清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 张委 、 张霸 二人。”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4).校点;差发。《旧唐书·懿宗纪》:“ 魏博 、 何弘敬 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5).官名。即都点检。《宋史·太祖纪》:“拜 太祖 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以代 永德 ……夜五鼓,军士集驛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一世业官,苟且只於虚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见成功,虽位至三公点检,真足媿汗学者思之。”
(6).评论,指摘。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 ——《漢語大詞典》
(2).反省;检点。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点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纵有使过公用钱,必非故意偷谩,不过失於点检,乞特与免勘。”
(3).查核,清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 张委 、 张霸 二人。”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4).校点;差发。《旧唐书·懿宗纪》:“ 魏博 、 何弘敬 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5).官名。即都点检。《宋史·太祖纪》:“拜 太祖 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以代 永德 ……夜五鼓,军士集驛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一世业官,苟且只於虚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见成功,虽位至三公点检,真足媿汗学者思之。”
(6).评论,指摘。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 指父母之丧:丁~。
害 hài《國語辭典》
害 [ hài ]
名- 灾祸、祸患。如:「灾害」、「虫害」。《诗经·鲁颂·閟宫》:「上帝是依,无灾无害。」汉·王充《论衡·感虚》:「洪水时,泛滥中国,为民大害。」
- 坏处、缺点。如:「百害而无一利」。
- 关键、要地。如:「要害」。《文选·张衡·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 损坏、破坏。如:「损害」。
- 妨碍、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马」、「害人之心不可有」。《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 杀、伤。如:「杀害」、「谋财害命」。《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董卓之乱,避难瑯邪,为陶谦所害。」《三国志平话·卷上》:「韩信、彭越、英布,立起汉朝天下,执谋三人道反,害其性命,是何道理?」
- 染病、得病。《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侯兴一个儿子,十来岁,叫做伴哥,发脾寒,害在床上。」
- 觉得、感到。如:「害羞」。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粥。」《红楼梦·第四六回》:「他虽害臊,我细细的告诉了他,他自然不言语,就妥了。」
- 使人受害。如:「你的无心之过,却害他伤心了好久。」
- 妒忌、忌惮。《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 无益的、不利于人的。如:「害虫」、「害处」。《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
害 [ hé ]
副- 何不。《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同「曷 」。
至诚(至誠)zhì chéng
(1).极忠诚;极真诚。《管子·幼官》:“用利至诚,则敌不校。”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愿君王公选於众,精鍊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
(2).古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朱熹 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3).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汉书·刘向传》:“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 金迁 口达至诚。” ——《漢語大詞典》
(2).古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朱熹 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3).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汉书·刘向传》:“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 金迁 口达至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