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代-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述 shù《國語辭典》
述 [ shù ]
动- 遵循。《说文解字·辵部》:「述,循也。」《汉书·卷三○·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颜师古·注:「述,修也。言以尧舜为本始而遵修之。」
- 继续别人的事业或阐述他人的学说。《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南朝梁·皇侃·疏:「述者,传于旧章也。」
- 说明、记叙。如:「口述」、「描述」。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后常流泪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调 ( 調 ) tiáo/diào/zhōu
调 [ tiáo ]
-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 调理使康复:~养。~摄。
-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 乐曲;乐谱:曲~。采菱~。
-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 调动:岗位~整。
-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 调查:~研。内查外~。
-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 调换:~座位。
-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 伞:雨~。
-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 压倒,超过:~世无双。
-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 用印,打上:~章。~戳子。
- 造(房子):~楼。翻~。
-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 姓。
-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白石 bái shí
(1).洁白的石头。《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 明 吴炳 《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
(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诗:“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説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説屡迁而益诬。”
(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诗:“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説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説屡迁而益诬。”
(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 ——《漢語大詞典》
念奴娇(念奴嬌)niàn nú jiāo
(1).词牌名。其调高亢。 唐 天宝 妓女 念奴 “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鐘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念奴娇》,一百字,又名‘百字令’、‘百字謡’、‘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按: 宋 苏轼 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其首句为“ 大江 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 江 月”,故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宋 戴复古 《念奴娇》词,其首句为“ 大江 西上”,故又名《大江西上曲》。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调与《念奴娇》同,故又名《壶中天》。 宋 姜夔 《湘月》词,自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 宋 张辑 《念奴娇》词,有“柳花 淮 甸春冷”句,故又名《淮甸春》。《念奴娇》有平韵、仄韵两体,常见的为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 ——《漢語大詞典》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 清 王奕清 《曲谱》卷一、卷六。 ——《漢語大詞典》
鬲指声(鬲指聲)gé zhǐ shēng
即隔指声。鬲,通“ 隔 ”。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宋 姜夔 《湘月》词序:“余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於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 清 方成培 《香研居词麈·论鬲指声》:“盖《念奴娇》本大石调,即太簇商,双调为仲吕商,虽异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过。太簇当用‘四’字,仲吕当用‘上’字,今 姜 词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只隔一孔,笛‘四’、‘上’两孔相联,只在隔指之閒,又此两调毕曲,当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声’也。” ——《漢語大詞典》
鬲 gé/lì《國語辭典》
鬲 [ gé ]
名- 人体的经穴。位于脊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处的经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 人名用字。如殷末有贤人胶鬲。
鬲 [ lì ]
名- 一种古代的炊具。圆口,似鼎有三足,足部中空,便于加热炊煮。《说文解字·鬲部》:「鬲,鼎属也,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
- 一种古代丧葬时所用的瓦瓶。《礼记·丧大记》:「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