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韩偓唐代〕《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惜春连日醉昏昏衣裳酒痕

惜春 xī chūn
惋惜春光。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漢語大詞典》
连日(連日)lián rì
接连几天。《汉书·武帝纪》:“ 广利 与单于战 余吾水 上连日, 敖 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唐 韩愈 《归彭城》诗:“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吴组缃 《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每天睁开眼,是一个乌沉沉的天。”  ——《漢語大詞典》
醉昏昏 zuì hūn hūn
见“ 醉昏 ”。  ——《漢語大詞典》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1. (一)​之又音。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酒痕 jiǔ hén
沾染上酒滴的痕迹。 唐 岑参 《奉送贾侍御史江外》诗:“ 荆 南 渭 北难相见,莫惜衫襟著酒痕。” 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金 元好问 《送周帅梦卿之关中》诗之一:“狼藉麻衣见酒痕,忆君醉别柳边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