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范仲淹宋代〕《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欢樽前两鬓秋。
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元白邻封且唱酬。
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附郭田园归休

附郭 fù guō
(1).近城的地方;郊外。《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诸生深幸 洙 留,遂荐於附郭大姓 张 氏。” 清 朱琦 《感事》诗:“附郭尤惨凄,頽垣半倾圯。”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五:“ 宾阳司 一带的附郭居民,为避免前线上的炮火,负荷着家财向乡下逃难。”
(2).属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景泰从龙二俞》:“以审理正 俞纲 为太僕寺少卿,则 嘉兴府 之 嘉兴县 人也。以伴读 俞山 为鸿臚寺丞,则 嘉兴府 之 秀水县 人也。二邑俱吾郡附郭。”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时 苏州 附郭惟南之 吴江 ,西之 无锡 ,西北之 江阴 未下。”  ——《漢語大詞典》
田园(田園)tián yuán
(1).田地和园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 巩 世家 南丰 ,及大人謫官以还,无屋庐田园于 南丰 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自此营建第宅,置买田园,扳结婚姻。” 徐迟 《狂欢之夜》:“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山林田园。”
(2).泛指农村。《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於是 黯 隐於田园。” 唐 杜甫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诗:“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羣。”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置 zhì《國語辭典》

置 [ zhì ]

  1. 释放、赦免。《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2. 废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
  3. 安放。如:「本末倒置」。《书经·说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诸其左右。」
  4. 建立、设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史记·卷五·秦本纪》:「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5. 购买、添加。如:「置产」。
  1. 驿车、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否 fǒu/pǐ《國語辭典》

否 [ fǒu ]

  1. 不同意。相当于口语中的「不」字。如:「否认」、「否决」。《战国策·魏策四》:「否,非若是也。」
  1. 不然。如:「否则」。
  2. 用在问句句尾,表示询问。如:「知道否?」

否 [ pǐ ]

  1.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干(☰)​上。象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义。
  2. 坏、恶。如:「否极泰来」。《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 不好、恶劣的。如:「否德」。汉·桓宽《盐铁论·复古》:「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 虑。」
  1. 贬斥。如:「臧否人物」。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乘 chéng/shèng《國語辭典》

乘 [ chéng ]

  1. 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 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 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 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 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 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 姓。如漢代有乘弘。

乘 [ shèng ]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健 jiàn《國語辭典》

健 [ jiàn ]

  1. 强而有力。《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
  2. 形容人生理、心理情况良好。如:「健康」。《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唐·白居易〈同友人寻涧花〉诗:「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1. 擅长、善于。如:「健谈」。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诗:「老来多健忘。」
  1. 姓。如宋代有健武。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1.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2. 参见「早安 」条。
  3. 姓。如晋代有早衍。
  1.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2.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3.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4.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1.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2.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3.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4.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归休(歸休)guī xiū
(1).回家休息。《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归休置驛,独守家声。” 清 黄景仁 《颍州西湖》诗:“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
(2).辞官退休;归隐。《韩诗外传》卷九:“ 田子 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鎰奉其母。” 唐 李德裕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诗:“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 宋 杨万里 《昭君怨·赋松上鸥》词:“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故园未遂归休志,惭愧 刘 家好弟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