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柳永宋代〕《长相思(京妓·林钟商)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名宦拘检年来风情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名宦 míng huàn
(1).名声与官职。《南史·江子一胡僧祐等传赞》:“ 江子一 、 胡僧祐 , 太清 之季,名宦盖微。” 唐 皇甫冉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共许 陈琳 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新唐书·陆馀庆传》:“已冠,名未显,兄 玄表 唶曰:‘尔名宦不立,奈何?’”
(2).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或谓求道 青城 ,访僧 衡岳 ,不亲名宦。”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一生名宦守 南安 ,莫作寻常太守看。”《红楼梦》第四回:“这 李氏 亦係 金陵 名宦之女。”  ——《漢語大詞典》
拘检(拘檢)jū jiǎn
检束;拘束。《后汉书·左雄传》:“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 唐 韦应物 《南园陪王卿游瞩》诗:“形跡虽拘检,世事澹无心。”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桥 。” 明 陆采 《怀香记·兰闺复命》:“书生拘检,这偎香倚玉,岂曾经惯?” 清 沈涛 《〈瑟榭丛谈〉自序》:“顾性不耐拘检,遇事輒荡佚简易。”  ——《漢語大詞典》
年来(年來)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减 ( 減 ) jiǎn
减 [ jiǎn ]
  1.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价。~员。缩~。削~。偷工~料。
  2. 降低程度,衰退:~轻。~弱。~少。~色。~产。~免。~缓。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风情(風情)fēng qíng
(1).丰采,神情。《晋书·庾亮传》:“ 元帝 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於所望,甚器重之。”《南史·齐衡阳元王钧传》:“ 衡阳王 飘飘有凌云气,其风情素韵,弥足可怀。” 清 钮琇 《觚賸·雪遘》:“才华丰艳,而风情瀟洒。” 郁达夫 《东梓关》:“﹝ 文朴 ﹞在这深夜的沉寂里静静的守视着他这种聚精会神的神气,和一边咳嗽一边伸纸吮笔的风情。”
(2).怀怉,志趣。《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阳兆鲲 《养生》诗:“贱骨便教埋海畔,穷途未减是风情。”
(3).指风雅的情趣、韵味。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 宋 陆游 《雪晴》诗:“老来莫道风情减,忆向烟芜信马行。” 杨朔 《万古青春》:“远处有个人头上戴满了红的黄的白的野花,用唱歌的调子大声吆着牛翻地。倒底是青年人,喜欢风情。”
(4).指男女相爱之情。 南唐 李煜 《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宋 柳永 《雨霖铃》词:“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听説世上男贪女爱,谓之风情。”
(5).指色情。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
(6).指风土人情。如: 欧 美 风情;异国风情。亦指风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在早这屯子的风情可坏呐。下雨天,大地主带头耍钱,不耍不行,不顺他的意,饭碗也摔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