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赫矣皇唐,康哉立极。

皎然唐代〕《讲德联句

先王设位,以正邦国。建立大官,封植有德。 ——潘述
二南敷化,四岳述职。其言不朽,其仪不忒。 ——汤衡
暨于嬴刘,乃创程式。罢侯置守,剖竹分域。 ——皎然
赫矣皇唐,康哉立极。精选藩翰,庸资正直。 ——潘述
爰命我公,东土作则。克己恭俭,疲人休息。 ——汤衡
济济闾閈,油油黍稷。既富既教,足兵足食。 ——皎然
恤其凋瘵,剪其荆棘。威怀逋叛,扑灭蝥贼。 ——潘述
疾恶如雠,闻善不惑。哀矜鳏寡,旌礼儒墨。 ——汤衡
乃修堤防,乃浚沟洫。以利通商,以溉嘉谷。 ——皎然
征赋以节,计功以时。人胥怀惠,吏不能欺。 ——潘述
我政载孚,我邦载绥。猛兽不暴,嘉鱼维滋。 ——汤衡
肃恭明神,齐沐不亏。岁或骄阳,雨无愆期。 ——皎然
帝嘉有庸,宠命来斯。紫绂载绥,金章陆离。 ——潘述
资忠履孝,阅礼敦诗。明德惟馨,自天祐之。 ——汤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皎然康哉立极

皎然 jiǎo rán
(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赫 hè《國語辭典》

赫 [ hè ]

  1. 盛红的样子。《说文解字·赤部》:「赫,大赤貌。」《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汉·毛亨·传:「赫,赤貌。」
  2. 明亮。《荀子·天论》:「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3. 显明、盛大。如:「显赫」、「威赫」。《诗经·商颂·那》:「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唐·王绩〈过汉故城〉诗:「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
  1. 怒。《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汉·郑玄·笺:「赫,怒意。」《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
  1. 显耀。《诗经·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唐·孔颖达·正义:「以赫是明貌,故为显也。」三国魏·阮籍〈采薪者歌〉:「留侯起亡虏,威武赫荒夷。」
  2. 恫吓、恐吓。《诗经·大雅·桑柔》:「既之阴女,反予来赫。」汉·郑玄·笺:「口距人谓之赫。」通「吓」。
  3. 分解。《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
  1. 赫兹的简称。参见「赫兹 」条。
  2. 姓。如明代有赫德。
矣 yǐ《國語辭典》

矣 [ yǐ ]

  1. 表示已然的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表示肯定的语气。如:「由来久矣」。《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 表示将然的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 表示疑问的语气。《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通「乎」。
  5. 表示命令的语气。《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6. 表示语句的结束。《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通「耳」。
  1.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垂垂老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皇 huáng《國語辭典》

皇 [ huáng ]

  1. 大、伟大。如:「冠冕堂皇」。《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唐 ·柳宗元〈天对〉:「皇熙亹亹,胡栋胡宇!」
  2. 庄盛、辉煌。《诗经·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仪礼·聘礼》:「宾入门皇,升堂让,将授志趋。」
  3. 美。《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傅毅传》:「武丁兴商,伊宗皇士。」
  4. 有关君主的。如:「皇宫」、「皇恩」、「皇位」。《楚辞·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文选·班固·东都赋》:「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1. 天。《楚辞·屈原·离骚》:「陟升皇之赦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汉·王逸·注:「皇,皇天也。」《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皇再命而绍恤兮,乃云眷乎建武。」唐·章怀太子·注:「皇,天也。」
  2. 君主。如:「三皇五帝」、「女皇」。
  3.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皇颉。
  1. 匡正。《诗经·豳风·播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康哉 kāng zāi
《书·益稷》:“﹝ 皋陶 ﹞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协心毗圣世,毕力讚康哉。”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康哉可期,天下幸甚。”  ——《漢語大詞典》
立极(立極)lì jí
(1).树立最高准则。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所以报本反始,所以庆长立极。” 明 唐顺之 《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
(2).登帝位;秉国政。 宋 文天祥 《逐鹿》诗:“ 轩辕 此立极,玉帛朝诸侯。”《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上帝传下玉旨云:‘朕立极以来,未会卿等,今立此会,名曰三界通明会。’”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於皇时 清 ,继天立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