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

司空曙唐代〕《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路尘和薄雾,骑火接低星。
门响双鱼钥,车喧百子铃。冕旒当翠殿,幢戟满彤庭。
积岁方编瑞,乘春即省刑。大官陈禹玉,司历献尧蓂.
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停。太阳开物象,霈泽及生灵。
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自怜扬子贱,归草太玄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南陌高山东方晓气

南陌 nán mò
南面的道路。 南朝 梁 沈约 《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 洛阳 南陌头。” 唐 沈佺期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诗:“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驂騑。” 清 宋琬 《舟中怀米吉土作长歌寄之》:“西郊芳草梨花岸,南陌春风明月轮。”  ——《漢語大詞典》
高山 gāo shān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东方(東方)dōng fāng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东方闪亮。”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晓气(曉氣)xiǎo qì
清晨的雾气。 唐 李百药 《渡汉江》诗:“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 唐 宋之问 《早秋上阳宫侍宴序》:“沧洲晓气,化为宫闕之形;閶闔秋风,乱起金银之树。” 宋 苏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槛泉亭》:“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漢語大詞典》
青 qīng《國語辭典》

青 [ qīng ]

  1. 颜色:➊ ​ 绿色。唐·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➋ ​ 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➌ ​ 黑色。如:「玄青」。
  2. 绿色的草木、山脉。如:「踏青」、「万年青」、「青黄不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 竹皮。如:「汗青」。
  4. 大陆地区青海省的简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绿色的。如:「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2. 蓝色的。如:「青天白日」。
  3. 黑色的。如:「青布」、「青衣」。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年轻的。如:「青年」、「青春」。

青 [ jīng ]

  1. 参见「青青」(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