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击钟(擊鐘)jī zhōng
见“ 击鐘 ”。
亦作“ 击钟 ”。
(1).打钟。《左传·定公九年》:“吾犹衰絰,而子击鐘,何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京师品官之丧用浮屠法击鐘,初无定制, 景德 中令文臣卿监、武臣大将军、命妇郡夫人以上,许於 天清 开寳 击鐘,至今为例。”
(2).打钟奏乐。形容生活奢华。《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汉书·货殖传》:“ 质氏 以洒削而鼎食, 浊氏 以胃脯而连骑, 张里 以马医而击钟,皆越法矣。”参见“ 击鐘鼎食 ”。 ——《漢語大詞典》
亦作“ 击钟 ”。
(1).打钟。《左传·定公九年》:“吾犹衰絰,而子击鐘,何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京师品官之丧用浮屠法击鐘,初无定制, 景德 中令文臣卿监、武臣大将军、命妇郡夫人以上,许於 天清 开寳 击鐘,至今为例。”
(2).打钟奏乐。形容生活奢华。《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汉书·货殖传》:“ 质氏 以洒削而鼎食, 浊氏 以胃脯而连骑, 张里 以马医而击钟,皆越法矣。”参见“ 击鐘鼎食 ”。 ——《漢語大詞典》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鼎食 dǐng shí
列鼎而食。指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十二:“鼎食非吾事,云山尝我期。”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漢語大詞典》
方驾(方駕)fāng jià
(1).两车并行。《后汉书·马防传》:“ 临洮 道险,车骑不得方驾。”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方驾振飞轡,远游入 长安 。” 唐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同游祕府日,方驾直城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如 洛阳 ……仍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輒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及於道。” 胡三省 注:“方驾,并驾也。”
(2).比肩;媲美。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 ;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 。”《北史·周纪论》:“黷武穷兵,虽见讥於良史;雄图远略,足方驾於前王。”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五:“窃攀 屈 宋 宜方驾,恐与 齐 梁 作后尘。”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律选》:“入 宋 则古文古诗,皆足方驾 汉 唐 。”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八:“ 小山 矜贵有餘,但可方驾 子野 、 方回 ,未是抗衡 淮海 也。” ——《漢語大詞典》
(2).比肩;媲美。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 ;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 。”《北史·周纪论》:“黷武穷兵,虽见讥於良史;雄图远略,足方驾於前王。”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五:“窃攀 屈 宋 宜方驾,恐与 齐 梁 作后尘。”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律选》:“入 宋 则古文古诗,皆足方驾 汉 唐 。”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八:“ 小山 矜贵有餘,但可方驾 子野 、 方回 ,未是抗衡 淮海 也。” ——《漢語大詞典》
自相 zì xiāng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漢語大詞典》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漢語大詞典》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