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戍边日,秋野正呼鹰!

陆游宋代〕《五鼓

楼堞冬冬鼓,帘栊煜煜灯。
浪名随牒吏,实似打包僧。
衰病元难强,疏慵每自憎。
谁知戍边日,秋野正呼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戍边秋野呼鹰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戍边(戍邊)shù biān
(1).驻守边疆。《尉缭子·兵令下》:“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宋 苏辙 《民政策下五》:“戍边之谋,始於 秦 汉 。” 丁玲 《杜晚香·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当年打过仗,有过功,现在在这里屯垦戍边。”
(2).充军边疆。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初,拟守边将帅守备不设,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者,律戍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义仆》:“有故巡抚某,贪吏也,以罪戍边,使其僕 李七 往来贩玉。” 郭沫若 《司马迁发愤》:“ 乌氏倮 本是遣到 长城 去戍边的穷光蛋,因为他会做生意……他便成了富豪。”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秋野 qiū yě
秋日的郊野。 唐 王维 《早入荥阳界》诗:“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唐 杜甫 《秋野》诗:“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嘖嘖。”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呼鹰(呼鷹)hū yīng
呼鹰以逐兽,因指行猎。 唐 李白 《南都行》:“走马 红阳城 ,呼鹰 白河 湾。”《新唐书·姚崇传》:“帝曰:‘公知猎乎?’﹝ 姚崇 ﹞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 广成泽 ,以呼鹰逐兽为乐。’” 明 陈子龙 《赠孙克咸》诗:“时与少年四五辈,呼鹰走马登高臺。”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黄金浪掷唱呼鹰,饭牛屠狗皆知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