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两角(两角)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骈字类编》
女子 nǚ zǐ
(1).泛指女性。《诗·鄘风·载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后汉书·五行志五》:“ 武陵 充县 女子 李娥 ,年六十餘,物故。”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虑民间女子,未闲姆训。”
(2).处女。《礼记·杂记上》:“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郑玄 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 太史公 疑 子房 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3).女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 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北齐书·后主穆后传》:“母名 轻霄 ,本 穆子伦 婢也,转入侍中 宋钦道 家,姦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 钦道 女子也。”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二男一女……女子嫁 兴元 参军 郑博古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女子适以寡来归家居,见其父殁,亦自縊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 白梅英 。” ——《漢語大詞典》
(2).处女。《礼记·杂记上》:“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郑玄 注:“女子,谓未嫁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 太史公 疑 子房 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3).女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宋芮司徒 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北齐书·后主穆后传》:“母名 轻霄 ,本 穆子伦 婢也,转入侍中 宋钦道 家,姦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 钦道 女子也。”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二男一女……女子嫁 兴元 参军 郑博古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女子适以寡来归家居,见其父殁,亦自縊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 白梅英 。” ——《漢語大詞典》
绿衣 lǜ yī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宁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轨 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緑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緑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緑衣迎拜属车尘,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汉 祢衡 《鹦鹉赋》:“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緑衣。”
(6).指邮递员。 叶圣陶 《一个青年》:“绿衣颁简,伸纸怅然。”参见“ 緑衣人 ”。 ——《漢語大詞典》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李轨 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向春风枉却韶颜,做緑衣微贱。”《天雨花》第十五回:“你当日不肯充緑衣之数,朕今贵为天子,你若相从,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緑衣。”
(4).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緑衣迎拜属车尘,草木曾霑雨露春。”
(5).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汉 祢衡 《鹦鹉赋》:“紺趾丹嘴,緑衣翠衿。”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緑衣。”
(6).指邮递员。 叶圣陶 《一个青年》:“绿衣颁简,伸纸怅然。”参见“ 緑衣人 ”。 ——《漢語大詞典》
裳 cháng/shang《國語辭典》
裳 [ cháng ]
名-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
裳 [ shāng ]
- (一)之又音。
端坐 duān zuò
(1).安坐;正坐。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今苟以己无惨怛寃痛,故端坐相仍。” 汪继培 笺:“端坐,犹言安坐也。”《北史·高昂传》:“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就按於 清元小殿 ……时唯妃女弟 秦国夫人 端坐视之。” 清 刘大櫆 《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君与人饮酒,淋漓终日如不厌;及其闭门端坐,未尝一持杯斝。”
(2).谓安然栖息。《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乌生》:“乌生八九子,端坐 秦氏 桂树间。” ——《漢語大詞典》
(2).谓安然栖息。《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乌生》:“乌生八九子,端坐 秦氏 桂树间。” ——《漢語大詞典》
太 tài《國語辭典》
太 [ tài ]
副-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客氣了!」
- 形容程度極高(多用於肯定)。如:「太偉大了!」、「太精細了!」
- 很(多用於否定)。如:「不太好」、「不太妙」。
- 極、最。如:「太古」、「太始」。
- 高或大。如:「太學」、「太空」。
- 身分、輩分最高或更高的。如:「太老伯」、「太老師」、「太夫人」。
- 稱謂:➊ 用以尊稱輩分極高的長輩。如:「祖太」、「阿太」。➋ 參見「[[太太]]」條。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邀君 yāo jūn
要挟君主。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今贤能辈出,才智駢臻;干城心腹之士、可付以军旅者类不乏人。则臣之所请,无邀君之嫌。”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一止
史记司马相如传舒阆风而摇集兮亢乌腾而一止 易林四壁无户三步一止东西南北利不可得 ——《骈字类编》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名-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消亡 xiāo wáng
灭亡;消失。《诗·卫风·氓序》:“ 宣公 之时,礼义消亡。” 宋 苏辙 《许昌》诗之三:“齿髮衰变,气血消亡。” 清 刘大櫆 《慎始》:“ 春秋 、 战国 之间,尝有任侠姦人矣,以一朝之感激为人报仇,至於皮面出肠而不悔。然数百年之后,息灭消亡,无復 聂政 、 荆軻 之餘韵者,此岂待朝廷之禁令诛絶哉?” 鲁迅 《〈淮风月谈〉后记》:“时光,是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跟着过去,不久就在我们的记忆上消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