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服:常居顾盼地,敢有漏泄情。

韩愈唐代〕《石鼎联句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刘师服
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 ——侯喜
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轩辕弥明
外苞干藓文,中有暗浪惊。 ——刘师服
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弥贞。 ——侯喜
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 ——轩辕弥明
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 ——刘师服
上比香炉尖,下与镜面平。 ——侯喜
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 ——轩辕弥明
一块元气闭,细泉幽窦倾。 ——刘师服
不值输写处,焉知怀抱清。 ——侯喜
方当洪炉然,益见小器盈。 ——轩辕弥明
睆睆无刃迹,团团类天成。 ——刘师服
遥疑龟负图,出曝晓正晴。 ——侯喜
旁有双耳穿,上有孤髻撑。或讶短尾铫,又似无足铛。 ——刘师服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 ——侯喜
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瓶罂。 ——轩辕弥明
陋质荷斟酌,狭中愧提擎。 ——刘师服
岂能煮仙药,但未污羊羹。 ——侯喜
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 ——轩辕弥明
徒示坚重性,不过升合盛。 ——刘师服
傍似废毂仰,侧见折轴横。 ——侯喜
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轩辕弥明
以兹翻溢愆,实负任使诚。 ——刘师服
常居顾盼地,敢有漏泄情。 ——侯喜
宁依暖爇弊,不与寒凉并。 ——轩辕弥明
区区徒自效,琐琐不足呈。 ——侯喜
回旋但兀兀,开阖惟铿铿。 ——刘师服
全胜瑚琏贵,空有口传名。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撜。 ——轩辕弥明
磨砻去圭角,浸润著光精。愿君莫嘲诮, 此物方施行。 ——轩辕弥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常居顾盼有漏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师 ( 師 ) shī
师 [ shī ]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
  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
  3. 效法:~法古人。
  4. 榜样:~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
  7. 军队:会~。出~。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
  9. 一国的首都:京~。
  10. 姓。
服 fú/fù《國語辭典》

服 [ fú ]

  1. 衣装、衣裳的总称。如:「制服」、「礼服」、「便服」。
  2. 丧衣。如古代居丧的服制,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五服。《魏书·卷八七·节义传·石文德传》:「文德祖父苗以家财殡葬,持服三年,奉养宣妻二十余载。」
  3. 丧事、居丧期间。《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
  4. 量词。计算中药服用剂量的单位。如:「他吃了三服药,病全好了。」
  5. 姓。如汉代有服彻。
  1. 穿著、穿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
  2. 吃、进食。《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3. 钦佩、顺从。如:「佩服」、「心服口服」。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4. 使折服、使降服。如:「以德服人」。
  5. 担任、从事、承担。如:「服役」、「服刑」。《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6. 习惯、适应。如:「水土不服」。《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常居 cháng jū
(1).长期居留。《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 太一 常居也。”《汉书·晁错传》:“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因请如来常居此窟,诸圣弟子恒受我供。”
(2).指固定的住所。《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漢語大詞典》
顾盼(顧盼)gù pàn
(1).向左右或周围看来看去。《后汉书·儒林传论》:“俯仰顾盼,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西京杂记》卷六:“ 恭王 大悦,顾盼而笑。”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彼此顾盼,以为笑乐。” 李广田 《水的裁判》:“他们既不仰视前路,也不左右顾盼,只是垂头向前走。”
(2).照顾;看顾。《孔丛子·连丛子下》:“公顾盼 崔生 ,欲分禄以周其无,君之惠也。”《西游记》第三二回:“ 八戒 道:‘看师父是坐,廵山去是走;终不然教我坐一会又走,走一会又坐。两处怎么顾盼得来?’”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
(3).瞧得起;礼遇。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凡 浙 之士,一蒙先生之顾盼者,无不接踵於先生之门,以幸得一言之教。” 清 戴名世 《魏其论》:“ 灌夫 以丞相戏弄之言告 魏其 , 魏其 与夫人市牛酒设帐具,必欲得 武安 一往,岂其慕艷 武安 而亦如天下士、郡国诸侯之以其顾盼为重耶!”
(4).眷顾;爱慕。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君王一顾盼,选色献蛾眉。”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偶见这小娘子,在於胭脂舖内,四目相视,甚有顾盼之意。” 明 陆采 《怀香记·引示池楼》:“他若有顾盼之情,你便近前相见。”
(5).观望。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盖未击之时,踟躕顾盼,举动语默,皆是物也。” 许杰 《大白纸》十四:“那人瞧见他这样踌躇顾盼的神气,决定他是一个异地的生客。”
(6).指相貌。 唐 李德裕 《奇才论》:“ 李训 因守 澄 得幸……与天子契若鱼水,北军诸将望其顾盼,与目睹天颜无异。”《新唐书·李密传》:“帝曰:‘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 欧阳山 《三家巷》二:“她的第二女儿 区桃 年纪虽然还小,却已经长得顾盼不凡,人才出众。”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有漏 yǒu lòu
佛教语。指世间一切有烦恼的事物。漏,或译为烦恼。《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强求果报,空无所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今兹远遁,非苟违离,欲断无常,絶诸有漏。”《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无缘不復劳烹飪,有漏从教老岁华。”  ——《漢語大詞典》
泄 xiè/yì《國語辭典》

泄 [ xiè ]

  1. 液体或气体排出、漏出。如:「排泄」。《汉书·卷二九·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隄防,终不能泄。」
  2. 透露、露出。如:「泄露」、「泄密」。《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
  3. 发散。如:「泄恨」、「泄愤」。
  1. 中医上指肌肉失去收缩功能的症状。汉·张机《匮要略方论·卷上·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乌头汤》:「筋伤则缓,名曰泄。」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泄柳。

泄 [ yì ]

  1. 参见「泄沓」、「泄泄」等条。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