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徇乐非时选,忘机似陆沈。

刘禹锡唐代〕《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因以…惊禅

五月长斋月,文心苦行心。兰葱不入户,薝卜自成林。 ——刘禹锡
护戒先辞酒,嫌喧亦彻琴。尘埃宾位静,香火道场深。 ——白居易
我静驯狂象,餐馀施众禽。定知于佛佞,岂复向书淫。 ——刘禹锡
阑药凋红艳,庭槐换绿阴。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白居易
树为清凉倚,池因盥漱临。蘋芳遭燕拂,莲坼待蜂寻。 ——刘禹锡
舍下环流水,窗中列远岑。苔斑钱剥落,石怪玉嶔岑。 ——白居易
鹊顶迎秋秃,莺喉入夏瘖。绿杨垂嫩色,綖棘露长针。 ——刘禹锡
散秩身犹幸,趋朝力不任。官将方共拙,年与病交侵。 ——白居易
徇乐非时选,忘机似陆沈。鉴容称四皓,扪腹有三壬。 ——刘禹锡
携手惭连璧,同心许断金。紫芝虽继唱,白雪少知音。 ——白居易
忆罢吴门守,相逢楚水浔。舟中频曲晏,夜后各加斟。 ——刘禹锡
浊酒销残漏,弦声间远砧。酡颜舞长袖,密坐接华簪。 ——白居易
持论峰峦峻,战文矛戟森。笑言诚莫逆,造次必相箴。 ——刘禹锡
往事应如昨,馀欢迄至今。迎君常倒屣,访我辄携衾。 ——白居易
阴魄初离毕,阳光正在参。待公休一食,纵饮共狂吟。 ——刘禹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时选忘机陆沈

白居易 bái jū yì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b02c(今陕西渭南)。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作有重要诗论《与元九书》及体现其诗论主张的政治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世人传诵。有《白氏长庆集》。  ——《漢語大詞典》
徇 xùn《國語辭典》

徇 [ xùn ]

  1. 巡行时示众并宣布号令。《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傲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2. 攻占、掠取。《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为裨将,徇下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
  3. 顺从。《左传·文公十一年》:「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弗徇。」清·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
  4. 为达某种目的、理想而牺牲生命。《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通「殉」。
  1. 迅速。如:「徇蒙」。《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通「侚」。

徇 [ xún ]

  1. 使。《庄子·人间世》:「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
  2. 营求、谋求。如:「徇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时选(時選)shí xuǎn
      (1).当时的选拔。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勃 ﹞ 咸亨 之初,乃参时选。”
      (2).指一时之俊。 唐 张说 《唐故左庶子赡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藩邸择贤,妙尽时选。”  ——《漢語大詞典》
      忘机(忘機)wàng jī
      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唐 王勃 《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絶虑,怀声弄影。”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明 何景明 《雨后》诗:“沙头莫相识,与尔久忘机。” 清 俞国贤 《归来》诗:“荒圃一区行灌亩,遗书几卷坐忘机。”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我完全忘机于幽居的情趣之中。”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陆沈(陸沈)lù chén
      见“ 陆沉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