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元初
起初 ——《整理自网络》
松下 sōng xià
(1).松树之下;松间。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宋 梅尧臣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之一:“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
(2).古地名。《吕氏春秋·行论》:“ 松下 乱,先君以不安弃羣臣也。” 高诱 注:“ 松下 ,地名也。” ——《漢語大詞典》
(2).古地名。《吕氏春秋·行论》:“ 松下 乱,先君以不安弃羣臣也。” 高诱 注:“ 松下 ,地名也。”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岁月(歲月)suì yuè
(1).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沈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2).指短时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漢語大詞典》
云中(雲中)yún zhōng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漢語大詞典》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漢語大詞典》
幽处(幽处)
祖咏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萧陆游自云门之陶山诗陂陁幽处有茅屋井臼 条草树荒 ——《骈字类编》
屡 ( 屢 ) lǚ
屡 [ lǚ ]
- ◎ 接连着,不止一次:~次。~年。~见不鲜。~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错)。~战~捷。
攀跻(攀躋)pān jī
亦作“ 攀隮 ”。 犹攀登。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躋,失在疏越。”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唯当清宵梦,髣髴愿攀躋。” 宋 陆游 《宿上清宫》:“盘蔬采掇多灵药,阁道攀隮出半空。”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余读相国之诗,雄健峭削,如长松千寻,孤峯万仞,而不可攀躋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自平原以至山巔,必经山麓之攀躋乃能登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