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芜荑酱醋吃煮葵,——刘全白

颜真卿唐代〕《七言滑语联句

雨里下山蹋榆皮, ——颜真卿
莓苔石桥步难移。 ——皎然
芜荑酱醋吃煮葵, ——刘全白
缝靴蜡线油涂锥。 ——李崿
急逢龙背须且骑。 ——李益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皎然芜荑酱醋,——

皎然 jiǎo rán
(1).明亮洁白貌。《汉书·天文志》:“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 明 谢谠 《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
(2).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於世乎?”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烈烈司徒,处困不折。志行皎然,与雪俱洁。”
(3).清晰貌;分明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唐 孟郊 《送孟寂赴举》诗:“浊水无白日,清流鉴苍旻。贤愚皎然别,结交当有因。”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所可喜者,中夜皎然,於本来此心,知无损已尔。” 李新 《〈红楼梦〉新评》:“殊不知视妇女如珍宝之心,皎然如见,此不可为讳者也。”  ——《漢語大詞典》
芜荑(蕪荑)wú yí
木名。姑榆。叶果皮可入药,仁可做酱,味辛。又名无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语》:“芜荑生於 燕 ,橘枳死於 荆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芜荑》:“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者即榆荚也,揉取仁,醖为酱,味尤辛。人多以外物相和,不可不择去之。入药皆用大芜荑。”  ——《漢語大詞典》
酱醋(酱醋)
吴地志平门西北二里有偏将军孙武坟西北三里有酱醋城汉刘濞筑  ——《骈字类编》
吃 chī《國語辭典》

吃 [ chī ]

  1. 口中咀嚼食物后咽下。有时吸、饮液体也称为「吃」。如:「吃饭」、「吃茶」、「吃药」。
  2. 吸入、吸收。如:「吃烟」、「吃墨」。
  3. 下棋、玩牌时夺取对方的棋子或牌张。如:「抽车吃炮」、「吃掉老K」。
  4. 吞没。如:「这贪官不知吃了多少民脂民膏!」、「我的储蓄全给他吃了!」
  5. 沉入。用来说明船舶下沉于水面下程度的用语。如:「这船吃水多深?」
  6. 担负。如:「吃重」、「吃不住」、「吃不消」。
  7. 挨、受。如:「吃惊」、「吃亏」、「吃官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 理会、接纳。如:「他软硬不吃!」、「谁吃这一套!」
  9. 耗费。如:「吃力」。

吃 [ jí ]

  1. 说话结巴、言语困难的样子。如:「口吃」。《说文解字·口部》:「吃,言蹇难也。」
  1. 形容笑声。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帝昏夜拥昭仪居七成帐,笑吃吃不止。」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葵 kuí《國語辭典》

葵 [ kuí ]

  1. 参见「向日葵」、「蒲葵」、「菟葵」等条。
  2. 姓。如宋代有葵方,明代有葵弘宇。
  1. 揣测、测度。《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天子葵之。」唐·孔颖达·正义:「诸侯天子于揆度其功德之多少而命赐之以礼乐。」通「揆」。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全 quán《國語辭典》

全 [ quán ]

  1. 完备、不缺。如:「齐全」、「文武双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整个的。如:「全家」、「全人类」、「全神贯注」、「全军覆没」。《汉书·卷五一·枚乘传》:「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1. 皆、都。如:「全自动化」、「将课文全背下来!」、「这事全靠你帮忙了!」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1. 使完整而没有缺憾。如:「保全」、「苟全」、「顾全大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 姓。如清代有全祖望。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