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遥引玉鞭来,满眼红妆隔帘底。

朱诚泳明代〕《金台王气歌

我祖应天命,车书混南北。定鼎制多方,当天履中极。

大都之地何雄哉,真人御世自天来。九重宫阙三台近,万里河山一诏开。

城高北斗星辰拱,雨霁居庸青叠耸。黄旗紫盖郁岧峣,彩凤回翔赤龙拥。

千官待漏五更寒,两柱擎天峙角端。介胄如山趍侍辇,炉烟绕陛候迎銮。

我朝元气回前古,灵物呈祥遍天宇。驺虞已见出南河,狮子重看贡西土。

当今天子思唐虞,维持燮理多通儒。玉堂日日有歌颂,青琐年年无谏书。

一朵红云笼斧扆,百花仗外飘然起。玉容侍女接丝纶,绣帽才官辉锦绮。

禁柳三眠絮欲飞,退朝閒过御桥西。覆鞍黄帕观呈马,缠项红罗看斗鸡。

香尘紫陌人如蚁,车骑纵横溢闾里。暗香遥引玉鞭来,满眼红妆隔帘底。

王孙公子日相从,笙歌无日不春风。宋公自昔推清制,魏国于今表大功。

六曹五府相连络,梵刹琳宫耀丹雘。公侯列第武功坊,耆儒应制文渊阁。

三十六宫莺乱啼,四十八卫马争嘶。霜飞柏府乌千点,春日梨园锦万畦。

金台王气千年在,青入西山终不改。尧天荡荡景星明,瑞日相辉助光彩。

阿谁谈笑觅封侯,莫负明时趁黑头。深愧维藩无寸补,天高日望五云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暗香玉鞭满眼红妆

暗香 àn xiāng
(1).犹幽香。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红楼梦》第三八回:“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朧。”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和着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们舍不得回去。”
(2).词牌名。双调,仄韵,九十七字。 宋 姜夔 自度曲。也名红香、晚香。  ——《漢語大詞典》
遥 ( 遙 ) yáo
遥 [ yáo ]
  1. 远:~远。~望。~想。~瞻。~指。~瞩。~相呼应。路~知马力。~测。~感。~控。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1.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3.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5.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6.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7.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8.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9.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2.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3.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4.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5.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6.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玉鞭
南北朝 吴均 古意诗二首 其二 玉鞭莲花剑,金苣流星勒。
唐 卢纶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金鼎对筵调野膳,玉鞭齐骑引行轩。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十三 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唐 韦庄 古离别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宋 文天祥 和前人赋别 其一 柳院催金钥,江花送玉鞭。  ——《骈字类编》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满眼(滿眼)mǎn yǎn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漢語大詞典》
红妆(紅粧)hóng zhuāng
亦作“ 红粧 ”。
(1).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古乐府《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唐 元稹 《瘴塞》诗:“瘴塞 巴山 哭鸟悲,红粧少妇歛啼眉。”《花月痕》第五二回:“这好似醉朱颜,羞晕生;这好似褪红妆,残梦醒。”
(2).指美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尹惟晓词》:“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你送了我这一场,休了俺那红粧,弃了俺那儿郎。”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 马嵬驛 ,六军不发,断送红妆。”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路上行人,隔窗可望见翠袖红妆,可听见琴声笑语。”
(3).比喻艳丽的花卉等。 唐 孙逖 《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之一:“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 宋 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向晚来雨过南轩,见池面红妆零乱……只见荷香十里,新月一鉤,此景佳无限。”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红妆满树,四季娇艳。”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1.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1.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1.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