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荣辱盛,岂宜山中人。

张祜唐代〕《

万国见清道,一身成白头。(《上令狐相公》。
以下见《纪事》)
此地荣辱盛,岂宜山中人。(《秋晚》)
椿儿绕树春园里,桂子寻花夜月中。(见《桂苑丛谈》)
一身扶杖二儿随。(见《野客丛谈》)
夏雨莲苞破,秋风桂子凋。(《题天竺寺》。
以下并见《海录碎事》)
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
茶风无奈笔,酒秃不胜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此地荣辱中人

此地 cǐ dì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漢語大詞典》
荣辱(榮辱)róng rǔ
(1).光荣与耻辱。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唐 元稹 《寄乐天》诗之一:“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 雷 陈 。” 宋 刘炎 《迩言》:“或问 苏文忠公 之志。曰:志在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我想,在一个党员热望为党贡献一切的崇高理想里,就包含着不计个人的荣辱与得失在里面。”
(2).犹褒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1.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2.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1.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1.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2.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3.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1.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1. 姓。如汉代有盛苞。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1.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3.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1.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2.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中人 zhōng rén
(1).中等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汉书·食货志上》:“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颜师古 注:“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恒娘》:“ 恒娘 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 冰心 《到青龙桥去》:“﹝兵丁﹞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中人身材。他站起来,只到那稽查的肩际。”
(2).中等人家。《汉书·文帝纪赞》:“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颜师古 注:“中,谓不富不贫。”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曹聚仁 《万里行记·食在扬州》:“ 徐宁门 问鹤楼 以螃蟹面胜……一碗面的钱,就等于中人一日之用了。”
(3).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行, 秦 官,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颜师古 注:“中人,奄人也。” 唐 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诗:“赐膳中人送,餘香侍女收。” 明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 魏忠贤 欲代行礼。”
(4).宫女。《史记·佞倖列传》:“久之,﹝ 李延年 ﹞寖与中人乱,出入骄恣。” 唐 苏颋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诗:“内史通宵承紫誥,中人落晚爱红妆。”
(5).指有权势的朝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诗:“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 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诗:“虽承国士恩,尚乏中人援。”
(6).犹内人。《古诗笺·吴均·〈古意〉》:“中人坐相望,狂夫终未还。” 闻人倓 注:“中人,室中之人,谓思妇也。”
(7).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中人才使得。” 鲁迅 《祝福》:“ 四叔 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 卫老婆子 带她进来了。”
(8). 中国 人。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谕刑》:“故中西狱讼,中人则疑西律之轻,西人又疑中律之重。” 清 冯桂芬 《采西学议》:“舆地书备列百国山川、阨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
(9).借指中等酒。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色清味重而飴为圣……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觴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秫觴醉人者为小人。”
伤害人。《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 唐 白居易 《蚊蟆》诗:“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