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白居易〔唐代〕《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動-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名-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松柏 sōng bǎi
亦作“ 松栢 ”。 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征。《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栢之质,凌霜犹茂。”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同心指松柏,高言洽芝兰。”参见“ 松柏后凋 ”。 ——《漢語大詞典》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动-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 参见「化子 」条。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形-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 姓。如元代有暗伯。
-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動-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 配偶。如:「天作之合」。
-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双鬟(雙鬟)shuāng huán
(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陆游 《春愁曲》:“ 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有双鬟女子立道旁树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沈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孙》诗:“双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闺情》词:“急唤双鬟,为儂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4).指千金高价。语本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 胡 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 沈著作 述师 以双鬟纳之。” ——《漢語大詞典》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动-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