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奴子 nú zǐ
僮仆;奴仆。《宋书·王华传》:“ 永 呵駡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魏书·文苑传·温子昇》:“为 广阳王 渊 贱客,在 马坊 教诸奴子书。” 唐 李咸用 《远公亭牡丹》诗:“潺潺緑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奴子 刘四 ,壬辰夏,乞假归省。”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 李自成 进 北京 了,阔人们不甘给奴子做皇帝,索性请‘大 清 兵’来打掉他。” ——《漢語大詞典》
平头(平頭)píng tóu
(1).凡计数逢十,如十、百、千、万等不带零头,俗谓之齐头,亦称平头。 唐 白居易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诗:“青山举眼三千里,白髮平头五十人。” 元 燕公楠 《摸鱼儿》词:“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悵望 荆楚 。” 清 赵翼 《五十初度》诗:“里居荏苒四经春,忽作平头五十人。”
(2).作诗的声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製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3).头巾名。参见“ 平头小样巾 ”。
(4).代指奴仆。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赤脚舂畲粟,平头拾涧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回求马仆》:“好教你垂鞭接马玉童扶,衣箱别有平头护。” 清 钱谦益 《〈唐祖命诗稿〉序》:“ 祖命 别余之 溧水 ,而遣平头裹粮以候余文。” 清 黄景仁 《苦暑行》:“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参见“ 平头奴子 ”。
(5).犹平常,普通。《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6).谓不分高低。 史芬 《罗炳辉将军生平》二:“官司判了个平头,双方都没输赢。”
(7).男子发式。顶上头发留的稍长,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漢語大詞典》
(2).作诗的声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製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3).头巾名。参见“ 平头小样巾 ”。
(4).代指奴仆。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赤脚舂畲粟,平头拾涧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回求马仆》:“好教你垂鞭接马玉童扶,衣箱别有平头护。” 清 钱谦益 《〈唐祖命诗稿〉序》:“ 祖命 别余之 溧水 ,而遣平头裹粮以候余文。” 清 黄景仁 《苦暑行》:“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参见“ 平头奴子 ”。
(5).犹平常,普通。《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6).谓不分高低。 史芬 《罗炳辉将军生平》二:“官司判了个平头,双方都没输赢。”
(7).男子发式。顶上头发留的稍长,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漢語大詞典》
骏马(駿馬)jùn mǎ
良马。《韩非子·十过》:“ 垂棘 之璧,吾先君之宝也; 屈 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 唐 杜甫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丈人骏马名胡騮,前年避胡过 金牛 。”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一任我雕鞍骏马,自觅良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那匹久历沙场的骏马,抖了抖身上的汗水,又用一个前蹄在地上刨着。” ——《漢語大詞典》
肥 féi《國語辭典》
肥 [ féi ]
形- 脂肪较多,肌肉丰满。一般用来形容动物。如:「肥胖」、「肥猪」、「肥肉」。 《 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 丰裕充足。《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 腴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
- 饱满。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利益丰厚的。如:「肥缺」。
- 衣服宽松。如:「袖子太肥了。」
- 在田地上施用养料。如:「肥田」。
- 肥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屐丝曳缟。」 农地的营养剂。如:「施肥」、「有机肥」。利益。如:「分肥」。人、畜的粪便。如:「水肥」、「堆肥」。 姓。如汉代有肥亲。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白皙 bái xī
亦作“ 白晳 ”。亦作“ 白晰 ”。 谓肤色白净。《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唐 李白 《越女词》之二:“ 吴 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唐 皎然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吴 縑 楚 练何白晳,居士持来遣禪客。”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 黄振宗 是我初中时同班, 保定 旧家子弟,长得白晰漂亮。” ——《漢語大詞典》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动-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王畿 wáng jī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孙诒让 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帝京。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 鄴 下之胜,再犯王畿。” 明 何景明 《刘德徵上陵还有赠》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