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

晏殊宋代〕《丙寅中秋咏月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
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
星文藏熠燿,露彩见华滋。
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
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
濛谷徒催晓,纖阿莫放亏。
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穿鸣瑟偏鉴读书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鸣瑟(鳴瑟)míng sè
即瑟。《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 邯郸 之躧步,媚 北里 之鸣瑟。”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 西汉 之金丸。”  ——《漢語大詞典》
幌 huǎng《國語辭典》

幌 [ huǎng ]

  1. 帷幔、窗帘。宋·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词:「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入其室,则帘幌床幙,香雾喷人。」
偏鉴(偏鑒)piān jiàn
特别明察。《宋书·王僧达传》:“早凭庆泰,晚亲盛明,而有志於学,无独见之敏,有务在身,无偏鉴之识,因不足建言世治,备辨时宜。”  ——《漢語大詞典》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帷 wéi《國語辭典》

帷 [ wéi ]

  1. 帐幕。如:「车帷」、「帷幕」。《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房玄龄妻卢传》:「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