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正是小春节,綵服登堂慰离别。
常闻七十古所稀,我今行年当此时。镜中朱颜已非昔,鬓边玄发半成丝。
汝来官舍兹十载,定省晨昏恒不改。趍朝上马每亲扶,退直还家立相待。
承颜养志希前修,要使吾心百不忧。抚摩弟妹恩爱厚,应对宾朋情谊周。
家庭综理恊规矩,僮仆欢欣无间语。眼中尘俗不相关,干蛊承家应赖汝。
今晨拜别还故乡,秪为慈亲在北堂。劬劳鞠育思报德,岂惮关河归路长。
到家正是小春节,綵服登堂慰离别。乡园桑梓须敬恭,先陇松楸宜拜谒。
兄弟惟敦手足情,闺门礼法在持循。睦宗恤众恒留念,敬老尊贤勿厌频。
我家种德自先世,忠厚相传贵相继。还将经史细研精,莫遣箕裘业荒废。
汝行日远思日深,去后平安多寄音。殷勤侍母有馀暇,重到京华慰我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到家 dào jiā
(1).前往他人之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牛牢》:“ 牛牢 字 君直 ……恒有疾,州郡之官常先到家致意焉。”
(2).回到家中。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红楼梦》第一○二回:“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 吴贵 到家,已死在炕上。” 钱钟书 《围城》一:“好了,明天到家了!”
(3).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明 李贽 《覆杨定见书》:“文章若未到家,须到家,乃已。”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家之能事不一端,而曰苍老,曰波澜,目为到家,评诗者所为造诣境也。” ——《漢語大詞典》
(2).回到家中。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红楼梦》第一○二回:“那媳妇子本有些感冒着了,日间吃错了药,晚上 吴贵 到家,已死在炕上。” 钱钟书 《围城》一:“好了,明天到家了!”
(3).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明 李贽 《覆杨定见书》:“文章若未到家,须到家,乃已。”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家之能事不一端,而曰苍老,曰波澜,目为到家,评诗者所为造诣境也。” ——《漢語大詞典》
正是 zhèng shì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小春 xiǎo chūn
(1).指夏历十月。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三七引《初学记》:“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閤新装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三年幕下劳王事,十月 江南 应小春。”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烂柯纪梦》:“十月阳和,本来就是小春的天气,可是我们到 烂柯山 的那天,觉得比平时的十月,还更加和暖了几分。”参见“ 小阳春 ”。
(2).指夏历八月。 宋 赞宁 《笋谱》:“大抵竹八月俗谓之小春。热欲去,寒欲来,气至而凉,故曰小春。”
(3).小春作物。指小春时期播种的小麦、豌豆、油菜等农作物。或称“春花”。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田野间,小春既未长出,是冬水田哩,便蓄着水。” ——《漢語大詞典》
(2).指夏历八月。 宋 赞宁 《笋谱》:“大抵竹八月俗谓之小春。热欲去,寒欲来,气至而凉,故曰小春。”
(3).小春作物。指小春时期播种的小麦、豌豆、油菜等农作物。或称“春花”。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田野间,小春既未长出,是冬水田哩,便蓄着水。” ——《漢語大詞典》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綵服
唐 苏颋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綵服咏南陔。
唐 储光羲 奉酬张五丈垂赠 綵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唐 萧颖士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俱飞仍失路,綵服迩清波。
唐 高适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闱趋。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 桃花照綵服,草色连青袍。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骈字类编》
唐 储光羲 奉酬张五丈垂赠 綵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唐 萧颖士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俱飞仍失路,綵服迩清波。
唐 高适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闱趋。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 桃花照綵服,草色连青袍。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骈字类编》
登堂 dēng táng
升上厅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入门不咳,登堂无声,二不肖也。”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说唐》第十回:“二人携手登堂,喜动颜色,顶礼相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现在已到门庭,请举步入室登堂罢。” ——《漢語大詞典》
慰 wèi《國語辭典》
慰 [ wèi ]
动- 安抚,用言行或物质等使人宽心。如:「慰问」、「劝慰」。《诗经·邶风·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生儿如此,足慰人意。」
- 心安。如:「欣慰」。
- 忧郁。《庄子·外物》:「心若县于天地之闲,慰睯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离别(離别)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