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

苏轼宋代〕《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
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
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
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却须吞。
(邦直屡以此见戒。
)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总自由。
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我无忧。
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
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
(邦直家中舞者甚多。
)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
草荒城角开新径,雨入河洪失旧滩。
车马追陪迹未扫,唱酬往复字应漫。
此诗更欲凭君改,待与江南子布看。
君虽为我此迟留,别后凄凉我已忧。
不见便同千里远,退归终作十年游。
恨无扬子一区宅,懒卧元龙百尺楼。
闻道鹓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忘怀杯酒引睡文书信手

忘怀(忘懷)wàng huái
(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 庄生 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 白知时 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漢語大詞典》
杯酒(盃酒)bēi jiǔ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漢語大詞典》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引睡 yǐn shuì
使入睡,催眠。 唐 白居易 《晚亭逐凉》诗:“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  ——《漢語大詞典》
文书(文書)wén shū
(1).文字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萧何 入 秦 ,收拾文书。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漢語大詞典》
信手 xìn shǒu
随手。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説尽心中无限事。” 金 元好问 《山居》诗之二:“诗肠搜苦怯茶甌,信手拈书却枕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安氏 从舅善鸟銃;郊原逐兔,信手而发,无得脱者。” 沈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漢語大詞典》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