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

张继唐代〕《登丹阳楼(一作郎士元诗)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浮客时相见,霜凋朱翠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寒皋可望旅客

寒皋 hán gāo
鸟名。即鸜鹆,俗称八哥。《太平御览》卷九二三引 汉 刘安 《淮南万毕术》:“寒皋断舌可使语。”注:“取寒皋断其舌即语。寒皋,一名鸜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鸜鹆》。  ——《漢語大詞典》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可望 kě wàng
(1).可盼望;有希望。 唐 韩愈 《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 沈从文 《散文选题记》:“只有这样才可望改变社会面貌。”
(2).能够望见。参见“ 可望不可即 ”。  ——《漢語大詞典》
旅客 lǚ kè
临时客居在外的人;旅行的人。 汉 焦赣 《易林·遯之艮》:“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旅客。” 南朝 梁 何逊 《赠诸游旧》诗:“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 唐 杜甫 《送段功曹归广州》诗:“幸君因旅客,时寄 锦官城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緑杨芳草游人路,细雨清尊旅客情。” 叶圣陶 《隔膜·欢迎》:“车厢里走下许多旅客。”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5.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