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

吕让隋代〕《和入京

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
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
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
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河阳京洛尘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改 gǎi《國語辭典》

    改 [ gǎi ]

    1. 修改、修正錯誤。如:「批改」、「改衣服」、「朝令夕改」、「知錯能改,善莫大 焉。」
    1. 姓。如秦代有改產。
    河阳(河陽)hé yáng
    (1). 黄河 北岸。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君居 淄 右,妾家 河 阳。” 元 袁桷 《清明》诗:“ 河 南禁酒 河 阳饮,醉醒相看总有情。”
    (2). 晋 潘岳 曾任 河阳 县令,后多以“河阳”指称 潘岳 。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名高 江夏 之童,貌夺 河阳 之美。” 宋 苏辙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诗:“ 河阳 罢后成南圃, 彭泽 归来卧北窗。”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二:“容易 河阳 丝两鬢,妇人醇酒未应怜。”  ——《漢語大詞典》
    鬓 ( 鬢 ) bìn
    鬓 [ bìn ]
    1.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角。~丝。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京洛尘(京洛塵)jīng luò chén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