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歌谣闻禁掖,重重襦袴满樵渔。

贯休唐代〕《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

岳渎殊祥日月精,入尧金镜佐休明。衣严黼黻皇恩重,
剑折芙蓉紫气横。玉甃金汤山岳峻,花藏台榭管弦清。
已闻图上凌烟阁,宠渥穹窿玉不名。
扶持社稷似齐桓,百万雄师贵可观。神智发中真莫测,
贡输天下学应难,风清鼙角□□□,□肃神龙草木寒。
堪羡蜀民恒有福,太平时节一般般。
珠履三千侍玉除,宫花飘锦早莺初。虽然周孔心相似,
其奈龚黄政不如。浩浩歌谣闻禁掖,重重襦袴满樵渔。
若论朝野艰难日,第一之功美有馀。
紫髯青眼代天才,韩白孙吴稍可陪。只见赤心尧日下,
岂知真气梵天来。听经瑞雪时时落,登塔天花步步开。
尽祝庄椿同寿考,人间岁月岂能催。
丈夫勋业正乾坤,麟凤龟龙尽在门。西伯最怜耕让畔,
曹参空爱酒盈樽。心慈为受金仙嘱,发白缘酬玉砌恩。
从此于门转高大,可怜子子与孙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浩浩歌谣禁掖重重樵渔

浩浩 hào hào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郁达夫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漢語大詞典》
歌谣(歌謡)gē yáo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禁掖 jìn yè
谓宫中旁舍。亦泛指宫廷。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 唐 白居易 《中书舍人韦贯之授礼部侍郎制》:“顷以词藻选登禁掖,秉笔书命,时称得人。” 宋 张实 《流红记》:“因念御沟水出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建》:“ 建 初与枢密使 王守澄 有宗人之分, 守澄 以弟呼之,谈间故多知禁掖事,作宫词百篇。”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请成》:“不见门生荆棘,突少炊烟,驴游禁掖,狐登寳殿。”《明史·王治传》:“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禁掖无立谈,独行心且悸。”  ——《漢語大詞典》
重重 chóng chóng
表示程度非常深。《水浒传》第八一回:“ 高太尉 被俺哥哥活捉上山,不肯杀害,重重管待,送回京师。” 清 洪楝园 《警黄钟·邻逼》:“军士们,各收取他军梨花,带回本营,解还吾国,重重有赏。” 沈从文 《新湘行记》:“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
(1).犹层层。《西京杂记》卷六:“洲上煔树一株,六十餘围,望之重重如盖。” 唐 张说 《同赵侍御望归舟》诗:“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明 王九思 《蝶恋花·夏日》词:“门外长槐窗外竹。槐竹阴森,遶屋重重緑。” 刘大白 《再造·新秋杂感》:“一片片,一重重,蓬蓬松松,湿云满空。”
(2).形容事物繁多、浓密。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咸》:“受福重重,子孙蕃功。” 宋 叶适 《寄柳秘校》诗:“篱风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疎。”《三国演义》第四五回:“遥望 江 南岸旗旛隐隐,戈戟重重,料是东 吴 已动兵矣。” 鲁迅 《伪自由书·崇实》:“专车队队 前门 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3).反复;屡屡。 唐 张籍 《秋山》诗:“草堂不闭石牀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唐 王建 《镜听词》:“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壻远行凭镜听。”
(4).指一阵阵。《西游补》第四回:“却説 行者 受此无端谤议,被了辱詈,重重怒起,便要上前厮杀。”  ——《漢語大詞典》
襦 rú《國語辭典》

襦 [ rú ]

  1. 短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跦跦,公在干侯,征褰与襦。」唐·杜甫〈新婚别〉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2. 幼儿用的围兜。唐·白居易〈阿崔〉诗:「腻剃新胎发,香绷小绣襦。」
  3. 捕捉禽兽用的细密罗网。《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汉·郑玄·注:「襦,细密之罗。」
袴 kù《國語辭典》
  1. 「褲 」的異體字。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樵渔(樵漁)qiáo yú
(1).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唐 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2).打柴和捕鱼。 宋 苏轼 《唐陆鲁望砚铭》:“甘杞菊,老樵渔。” 清 方文 《赠张甥晢如冠》诗之二:“翱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